成語“前徒倒戈”該如何理解呢?有怎樣的歷史故事呢?

本文已影響5.63K人 

【成語】: 前徒倒戈

成語“前徒倒戈”該如何理解呢?有怎樣的歷史故事呢?

【拼音】: qián tú dǎo gē

【解釋】: 前面的部隊投降敵方,反過來打自己人。

【成語故事】:

成語“前徒倒戈”該如何理解呢?有怎樣的歷史故事呢? 第2張

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率兵計伐商紂王,各諸侯國紛紛響應。討紂大軍連克許多商朝城池,在距都城朝歌只有七十里的牧野召開了誓師大會,列舉了紂王的種種罪狀。此時,商紂王正在和妃子飲酒取樂,忽然聽到周武王進攻的消息,慌了手腳,匆匆率領七十萬大軍趕到牧野迎戰。可紂王的前鋒部隊等戰鬥一打響,就倒轉矛頭,反戈一擊,結果商軍大敗,血流成河。紂王逃回朝歌,知道大勢已去,末日不遠,就點火自焚了。商朝就此滅亡。前徒倒戈:軍隊背叛,調轉槍口攻擊自己。

《尚書·武成》:會於牧野,罔有敵於我師,前徒倒戈,攻於後以北,血流漂杵。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