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孫子兵法分析,馬援是如何擊潰羌人平定隴西的?

本文已影響1.46W人 

說到馬援,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時期,是一個戰亂年代。這些數不盡的朝代中,有着大大小小的國家和君主,這些人最初的時候,都是爲了能夠自保,才招兵買馬。但是可能自己沒想到的是勢力越來越大, 隨即就開始稱王了。這也可能跟我們自己有些關係,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最初的想法可能就是保護自身的利益不被損害,但是時間一久就好像發現,越做越大了。 有一種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感覺。

通過孫子兵法分析,馬援是如何擊潰羌人平定隴西的?

那在古代的時候,勢力變得強大無非就是,在打仗的過程中,不斷的取勝,然後自己手底下的人越來越多。當達到一定數量或者自己覺得能力足夠強大的時候稱王那就是一句話的事情了。那麼在戰爭中如何取勝就是關鍵的一點了,打仗我們都知道,主要靠的就是一個好的將領和手底下的士兵,有一個勇猛的將領,那手底下的士兵應該也不會弱到哪裏去。但這自己是自強的一個方法。其實在戰爭中還有很多的因素能覺得一場戰鬥的勝負。比如,輜重裝備、陣法、天氣、地形、等。在《孫子兵法》當中的地形篇就主要講到了,當自己的軍隊處於不同地形的時候一個作戰的方法。

通過孫子兵法分析,馬援是如何擊潰羌人平定隴西的? 第2張

原文中就有這麼一段話:“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厄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 故戰道必勝,主曰無戰,必戰可也;戰道不勝,主曰必戰,無戰可也。故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於主,國之寶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地形是用兵打仗的輔助條件,在戰爭中如何正確的盤對敵情,考察地形險易,計算道路的遠近,這是一個高明的將領必須要掌握的方法。只要懂得了這些方法,去指揮作戰的話就必定能夠取勝,如果不懂的話,那就必定失敗。所以,有分析有必勝把握的仗,就是君王主張不大,堅持打還是會贏得。根據分析沒有必勝把握的仗,就算君主要打,不打也是可以的。所以,戰不謀求勝利的名聲,退不迴避失利的罪責,只要保護了國家百姓,符合了君主利益,這樣的將領纔是國家的財富。

在東漢末年事情,塞外羌人經常入侵內的。光武帝劉秀爲了穩定漢初的政權和發展,就派出大將馬援平定諸羌。當時在西北各大部落的羌人知道馬援要來的時候,就用輜重和樹木堵塞了允武谷通道,企圖利用險隘頑地形,頑抗到底。馬援通過細心的研究,就慢慢對隴西地區的地形瞭如指掌了。但是現在羌人佔據了有利的地形,強攻必然不行。馬援就派了一幫人馬在正面進行佯攻,自己則親自率領軍隊利用山谷中的小道作爲掩護,直接繞到了羌人的大本營內,從後面發起了突襲。羌人落荒而逃,但羌人還是利用自己對地形的優勢,迅速的集結起來,憑藉着山高地險的優勢,跟馬援形成了對峙。

通過孫子兵法分析,馬援是如何擊潰羌人平定隴西的? 第3張

但當時的馬援絲毫的不慌,便在山下安營紮寨,等到了夜晚的絲毫。便派出自己精挑細選的騎兵,利用夜幕做掩護,神不知鬼不覺得繞到了羌人的營地中,隨後便放起了火來。而山下的漢軍便,擂鼓助威,齊聲吶喊。羌人不知道漢軍的虛實,亂作一團,紛紛離山逃跑,馬援揮軍追殺大獲全勝。但此次戰敗羌人並不甘心,在退回塞外後,過了一年的時候, 有一次聯合起來,侵入武都了。馬援知道了後,有帶領人去平定,羌人再次利用有利的地形,據險而守,任憑漢軍百般挑戰就是穩坐山頭不戰。隨後馬援在詳細的勘察後,發現了一個羌人致命的弱點,那就是水源不足。隨後就帶人,切斷了僅有的幾個水源,沒過多久羌人就不戰自潰了,從此以後隴西纔算是安定了下來。

在這幾次事件當中,馬援連續幾次打敗了羌人,並沒有發動大規模的進攻,而且巧妙地利用了地形,讓羌人在虛虛實實中連續的潰敗。這也正是孫子所說的:“地形者,兵之助也”。可以說,馬援在幾次的戰鬥中都把地形利用的很到位了,幾次的都是通過地形來判斷羌人的弱點。從而利用了最小的兵力去擊敗了對佔據地形優勢的羌人。不得不說,在古代的戰爭中,能夠很好地利用地形,做到取勝,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自己的國家都是很好的。且馬援能夠很好的分析地形,把自己從被動的局勢,轉化位主動的局勢,在這轉化期間,這場戰爭勝利的天秤已經是慢慢向着馬援傾斜了。 那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雖然不是打仗,但是我們也可以利用一些能夠輔助我們勝利的東西,或者方法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看你會不會看住這局勢的弱點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