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問陶《禪悅二首·其一》:這首詩講述了坐禪能由定生慧

本文已影響1.41W人 

張問陶(1764—1814) ,清代傑出詩人、詩論家,著名書畫家。字仲冶,一字柳門。因善畫猿,亦自號“蜀山老猿”。嘉慶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於蘇州寓所。其生平事蹟見《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傳》卷七二《文苑傳三》、胡傳淮著《張問陶年譜》、《張船山書畫年譜》等文獻。張問陶著有《船山詩草》,存詩3500餘首。其詩天才橫溢,價重雞林,與袁枚、趙翼合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被譽爲“青蓮再世”、“少陵復出”、清代“蜀中詩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詩人。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張問陶的《禪悅二首·其一》,一起來看看吧!

張問陶《禪悅二首·其一》:這首詩講述了坐禪能由定生慧

禪悅二首·其一

張問陶〔清代〕

蒲團清坐道心長,消受蓮花自在香。

八萬四千門路別,誰知方寸即西方。

這首詩講述了坐禪能由定生慧(道心長),淨化塵心,解脫煩惱,聞蓮花香,入佛國境。由於是心印,所以闡述雖禪門宗派林立,但寸心西方仍爲根本的道理。

“蒲團清坐道心長,消受蓮花自在香。”“蒲團”是指用蒲草所編造的一種坐具。“蓮花”是西方極樂淨土中的物象之一,是佛性的象徵。傳說佛祖降生前,皇宮中池塘裏突然盛開了大如車蓋的奇妙蓮花,佛祖修成正果後,坐的座位便被稱爲“蓮花座”。在《觀無量壽經》中也提到凡是投生於西方極樂淨土的人,首先投生在西方淨土的蓮花之中,蓮花依對佛教的信仰程度次第開放,之後就能看到西方諸佛,聆聽佛法。這裏的蓮花不僅是實景描寫,也喻指佛國蓮花。作者清心寡慾,端坐於蒲團之上,置身在清香脫俗的恬淡氛圍中,誠心禮佛,使心靈歸於沉寂,思量佛法的精深與廣大,並享受着參禪悟道帶給自己心靈超凡的愉悅,一切塵世的憂傷煩惱都在蓮花光華中消失殆盡。

張問陶《禪悅二首·其一》:這首詩講述了坐禪能由定生慧 第2張

“八萬四千門路別,誰知方寸即西方。”這是作者禮佛悟道的所得。“八萬四千”形容數目很多,這是印度人所常用的一種習慣語,佛經中常見,並非真有八萬四千。“方寸”就是心。禪宗四祖謂牛頭融禪師雲:“百千妙門,同歸方寸;恆沙功德,總在心源。”(《金剛經百家集註大成》)雖然參悟佛法擺脫煩惱有衆多法門,而且法法有別,但是終歸要獲得心靈的昇華和解脫,只要悟得此境,方寸的心田即可證得西方極樂。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