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劉啓殺兄誅子,爲何還被稱明君?

本文已影響2.49W人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漢景帝劉啓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比於父親漢文帝劉恆爲了躲避呂后的迫害,在代國封地低調做事,心驚膽戰地做了15年代王才登上來之不易的皇位,劉啓當皇帝就要順利多了。他是漢文帝的嫡長子,在父親登基之後便被立爲太子。在東宮之位上,劉啓就做了一件招人忌恨的事情,他殺了自己的堂兄,當時諸侯王吳王劉濞的太子劉賢。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吳國在諸侯國中實力數一數二,劉濞也早有不軌之心,所以他的嫡長子劉賢眼看父親大業若成,自己必然能夠坐上皇位,向來驕橫跋扈。所以,劉賢到長安與太子劉啓下棋時也是針鋒相對,顯得目中無人,沒把劉啓這個帝國儲君放在眼中。劉啓也是一個年輕氣盛的主,怎麼能夠忍受得了,於是抓起棋盤狠狠打了劉賢幾下,沒想到把他打死了。

漢景帝劉啓殺兄誅子,爲何還被稱明君?

此事雖然是無心之失,也能夠看出劉啓暴戾的一面,所以一向仁厚的漢文帝當時吃驚不小,派人將劉賢遺體送回了吳國。劉啓因爲這件事與劉濞算是結下了樑子,爲七國之亂埋下了一個引子。劉啓錯手殺了堂兄不久,就登基爲帝,而他執政後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消滅那些已經影響到西漢統治根基的藩國,在此過程中,有一位忠臣被他拿去做了棋子。

這個人便是御史大夫晁錯。他在漢景帝登基之後上陳了《削藩策》,請求削減諸侯封地,這一主張得到了劉啓的支持,震驚朝野的削藩大計由此緊鑼密鼓的展開了。此舉很快就引發了“七國之亂”,而牽頭的人,正是對劉啓忌恨不已的吳王劉濞。面對30萬氣勢如虹的七國聯軍,漢景帝一開始有點發怵,採用袁盎的計策,滅了晁錯滿門,以求諸侯退兵。結果反倒讓諸侯認爲漢景帝無能,攻勢更盛。

可憐晁錯忠心耿耿,就這樣白死了。不過,他不是漢景帝唯一除掉的忠臣。如果說晁錯之死是爲漢景帝激進的削藩之策背鍋的話,另一位功臣周亞夫之死就是他刻薄寡恩的表現了。周亞夫是開國名將周勃兒子,曾在漢文帝時期抵禦了匈奴的進攻,名聲大噪。“七國之亂”中,又是他統帥三軍,指揮若定,纔在三個月內平定了叛亂,穩固了西漢王朝的江山。然而就在幾年之後,這位優秀的統帥就因兒子私買甲冑之事被誣謀反,景帝下令將他下獄後含憤而死。

漢景帝劉啓殺兄誅子,爲何還被稱明君? 第2張

殺堂兄、滅臣子,一個可以說是無心之失,另一個可以說帝王權術,還可以理解。那麼劉啓誅殺掉自己的親生兒子,就真的有點說不過去了。這個被劉啓狠毒除掉的兒子,還是他早期所立的太子劉榮。他是寵妃慄姬的兒子,後來因爲母親得罪了館陶公主,最終丟掉了太子之位,被廢爲臨江王。

公元前148年,劉榮因爲侵佔宗廟土地之罪被下獄,這個罪名在皇室中人裏面屢見不鮮,事情本來可大可小,漢景帝卻讓中尉致都處理此案。這個人是朝中有名的酷吏,製造的殺人大案無數,可謂怨聲載道。漢景帝多麼精明一個人,對致都的底細又怎麼會不知道。讓他辦理劉榮的案子,擺明就不給劉榮活路。就這樣,這位當年的太子,在絕望中自殺,死時才23歲。常言道“虎毒不食子”,劉啓的做法實在讓人寒心。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殺兄、誅子、滅忠臣的皇帝,在其執政的16年時間裏,延續了漢文帝的治國方略,休養生息,使得西漢國力蒸蒸日上。父子兩人也共同創造了歷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這一盛世,爲此後的漢武帝北擊匈奴奠定了雄厚的基礎。漢景帝也因此被後世稱頌,贊其爲一代明君。只能說人無完人,他私德有虧,但確實是個好皇帝,這一點沒人能夠反駁。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