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據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爲什麼最終輸給了劉弗陵?

本文已影響3.01W人 

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劉據爲什麼最終輸給了劉弗陵?接下來小編帶你詳細瞭解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漢武帝劉徹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治武功卓然超羣的皇帝,奠定了大漢王朝強盛的基礎。然而,漢武帝晚年,宮中發生了一場牽連數萬人的巫蠱之禍,而這也直接導致了戾太子自殺。關於巫蠱之禍,歷史上存在很多的爭論,也讓這段歷史成爲大家爭相討論的熱點話題之一。

漢武帝像漢武帝是否想要借巫蠱之禍更換太子?

漢武帝作爲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對未來的接班人的選擇上是十分重視的。從漢武帝從小對太子劉據的培養上就能看出,漢武帝對於太子的要求非常高。《漢書》:初,上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爲立禖,使東方朔、枚皋作禖祝。少壯,詔受《公羊春秋》,又從瑕丘江公受《穀梁》。及冠就宮,上爲立博望苑,使通賓客,從其所好,故多以異端進者。

漢武帝在二十九歲的時候,纔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兒子劉據。因此,漢武帝對劉據自然是十分喜愛,把劉據當做未來的接班人來培養,並且在七歲的時候就立爲太子。漢武帝對於劉據的培養十分用心,不僅給劉據配了德高望重的老師,教授《穀梁》等儒學經典,而且還讓劉據開府養門客,建立自己的智囊團。這些都是漢代其它皇子沒有的特殊待遇。

劉據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爲什麼最終輸給了劉弗陵?

然而,太子劉據並未達到武帝心目中接班人標準。《資治通鑑》記載:“及長,性仁恕溫謹,上嫌其材能少,不類己”。漢武帝不僅認爲劉據“材能少”,而且還跟自己完全是兩個風格。後來,漢武帝又生了幾個兒子,慢慢的對太子有所疏遠。“上與諸子疏,皇后希得見”、“皇后、太子寵浸衰,常有不自安之意”,而且皇后和太子的“不自安”十分的明顯,被漢武帝覺察到了。於是漢武帝安慰大將軍衛青說,"作爲我的接班人,沒有比太子更合適的人選了”,並讓他“意曉”皇后和太子。《資治通鑑》:上覺之,謂大將軍青曰:“漢家庶事草創,加四夷侵陵中國,朕不變更制度,後世無法;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爲此者不得不勞民。若後世又如朕所爲,是襲亡秦之跡也。太子敦重好靜,必能安天下,不使朕憂。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賢於太子者乎!聞皇后與太子有不安之意,豈有之邪?可以意曉之。”大將軍頓首謝。皇后聞之,脫簪請罪。

武帝之所以這樣說,一方面是因爲此時衛青等衛氏外戚還在朝中擔任重要職務,勢力還很強大,漢武帝還要依賴他們。另一方面,太子並無重大過錯,而且當時確實沒有更合適的太子人選。但在漢武帝的內心裏,還是有更換太子的想法的。在泰始三年(公元前94年),漢武帝更換繼承人的意思徹底流露了出來。《漢書》:是歲(泰始三年),皇子弗陵生。弗陵母曰河間趙婕妤,居鉤弋宮,任身十四月而生。上曰:“聞昔堯十四月而生,今鉤弋亦然。”乃命其所生門曰堯母門。

漢武帝認爲此子(劉弗陵)有聖人之象,將鉤弋之門稱作“堯母門”,相當於把這個兒子比做堯。此事發生在巫蠱之禍的前三年,皇后和戾太子劉據都還在世。這樣做,無疑是釋放出了一個信號,那就是這個兒子(劉弗陵)會是未來的皇位接班人。

劉據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爲什麼最終輸給了劉弗陵? 第2張

所以,漢武帝早年雖然對劉據非常的喜愛和重視。但是隨着劉據的長大,漢武帝對劉據並不滿意,晚年已經產生了更換太子的想法。因此,巫蠱之禍其實是江充等人充分體會皇帝意思來的一場“易儲運動”。漢武帝爲什麼想換掉太子劉據?

前文提到,漢武帝認爲太子劉據“材能少,不類己”,所以心裏對接班人不滿意,但這只是漢武帝想更換太子的原因之一,甚至是次要原因。因爲,被漢武帝比作“堯”的小兒子劉弗陵,雖然“壯大多知,上常言類我”,但漢武帝在立他爲太子時卻猶豫了很久。《漢書》:鉤弋子年五六歲,壯大多知,上常言“類我”,又感其生與衆異,甚奇愛之,心欲立焉,以其年稚母少,恐女主顓恣亂國家,猶與久之。

因此,在選擇接班人的問題上,漢武帝真正擔心的是“女主顓恣亂國家”,所以,後來漢武帝立劉弗陵爲太子的時候,賜死了“堯母”鉤弋夫人。而這個“女主”代表的就是外戚勢力。漢武帝一直都對外戚干預皇權十分不滿,早年廢掉陳皇后,立衛子夫的時候,就是因爲以長公主劉嫖爲首的外戚勢力過於強大。後來,在衛太子劉據死後不久,丞相劉屈氂就偷偷和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達成了協議——幫助李夫人之子昌邑王劉髆登上太子之位。這事後來被武帝發現,直接將劉屈氂斬首,李廣利滅族,李廣利本人則投降匈奴。所以,漢武帝對外戚勢力的防範十分的嚴格。

劉據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爲什麼最終輸給了劉弗陵? 第3張

但劉據的背後勢力並不僅僅是外戚勢力。其實,在巫蠱之禍發生的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衛太子所能依靠的外戚衛青、霍去病等人都已經離世了,外戚實力已經大不如前,當時最大的依靠也就是丞相公孫賀了(公孫賀是衛皇后的姐夫,太子劉據的姨父)。徵和二年早些時候,“丞相公孫賀父子,陽石、諸邑公主,及皇后弟子長平侯衛伉皆坐誅。”因此,在劉據牽涉到巫蠱事件之前,劉據的外戚勢力基本上被除掉了。但漢武帝並沒有叫停這場運動,反而讓江充全權負責調查巫蠱事件。這說明,武帝的目的還未達成。

巫蠱術《漢書》:充典治巫蠱,既知上意,白言宮中有蠱氣,入宮至省中,壞御座掘地。上使按道侯韓說、御史章贛、黃門蘇文等助充。充遂至太子宮掘蠱,得桐木人。時上疾,闢暑甘泉宮,獨皇后、太子在。

江充“既知上意”,明白“上意”不僅僅是除掉公孫賀等外戚,而真正的目標就是太子劉據及其勢力。於是江充等人“至太子宮掘蠱,得桐木人”,將劉據拉進了巫蠱事件的漩渦中來。而能讓太子捲進這件事情,如果沒有漢武帝的授意,江充等人也不敢如此。

爲什麼要針對太子劉據呢?這就要從當時的朝堂格局說起了。《資治通鑑》:上用法嚴,多任深刻吏。太子寬厚,多所平反,雖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悅。皇后恐久獲罪,每戒太子,宜留取上意,不應擅有所縱舍。上聞之,是太子而非皇后。羣臣寬厚長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毀之。邪臣多黨與,故太子譽少而毀多。衛青薨後,臣下無復外家爲據,競欲構太子。

當時的朝堂主要分成了兩派。一派是深酷用法者,是漢武帝的堅定支持者;一派是寬厚長者,是衛太子劉據的堅定擁護者。在當時,深酷用法者是佔多數的,因此太子“譽少毀多”。好在漢武帝雖然堅定的執行嚴刑峻法這一套,但是對太子的寬厚執政理念也是肯定的,每次外出"常以後事付太子",對於太子的一些決策,“上亦無異,有時不省也”。這與漢武帝之前所說的“欲求守文之主”的思想是一樣的。

劉據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爲什麼最終輸給了劉弗陵? 第4張

既然這樣,那麼衛太子劉據爲什麼還是牽涉到巫蠱事件中了呢?

雖然太子寬厚,“仁恕溫謹”,但太子身邊的人未必都是好人。在《漢書》和《資治通鑑》裏都記載了一件事情,就是太子劉據在開館養門客後,接納了很多“異端”分子。

《資治通鑑》:初,上爲太子立博望苑,使通賓客,從其所好,故賓客多以異端進者。

《漢書》:及冠就宮,上爲立博望苑,使通賓客,從其所好,故多以異端進者。

那異端究竟是指什麼呢?“異端”賓客又是指的哪些人呢?

衆所周知,漢武帝連年征戰,對國力的消耗巨大。太子經常諫詛漢武帝的軍事行動,但漢武帝依然堅持“征伐四夷”。漢武帝也自知“兵事勞民”,自己的所做所爲,有可能“襲亡秦之跡”。言下之意,是指自己的所作所爲可能會引起反對勢力的暴動,導致大漢政權的更迭。

但是爲了實現自己開疆拓土,剿滅四夷的政治理想,漢武帝仍然堅持對外用兵。爲了防止“襲亡秦之跡”的發生,漢武帝必須對可能危及到政權的勢力都進行了嚴密的防範。此前對於外戚勢力的打壓就是其嚴密防範的表現形式之一。

劉據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爲什麼最終輸給了劉弗陵? 第5張

而對漢武帝“征伐四夷”的反對最強烈的就要屬奉行儒家“仁政愛民”思想的寬厚長者了,而“羣臣寬厚長者皆附太子”。當漢武帝晚年想繼續對外用兵時,朝堂上受到的阻力也越來越大,漢武帝感覺到太子背後的這股勢力隨着太子的年長(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逐漸穩固、壯大。而且,這些勢力中還夾雜着很多心懷“異端”的分子,這股勢力不得不引起漢武帝的警惕。

太子可能自己沒有逼宮退位的想法,但是這些“異端”分子卻很有可能挑唆太子搶班奪權,尤其是在國力虛耗的武帝晚期。巫蠱事件發生後,太子的少傅石德就以秦朝公子扶蘇的故事爲例,建議太子私自調兵,誅殺江充等人。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當武帝連年征戰導致國家動盪的時候,這些“異端”分子極有可能挑唆太子逼宮漢武帝。雖然武帝希望繼任的太子劉據能夠“守文”“安天下”,但是並不希望自己還在位的時候就被逼宮讓位,這是武帝不能容忍的。

所以,武帝借巫蠱之禍想打壓的不僅是太子身邊的外戚勢力,更重要的是太子背後的“寬厚長者”勢力。這些勢力在“異端”分子的挑唆下,極有可能威脅到漢武帝的皇權。

劉據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爲什麼最終輸給了劉弗陵? 第6張

當太子起兵的消息傳來後,武帝並不認爲太子會造反,直到後來天子使者回報“太子反已成”,才讓漢武帝大怒,而怒的是,太子真的造反了,這正是他一直所擔心的。武帝遂也對太子起了殺心。太子兵敗自殺後,依附於太子的如侯、石德、張光等人被殺,其它太子賓客也全部被殺。《資治通鑑》:長安擾亂,言太子反。蘇文迸走,得亡歸甘泉,說太子無狀。上曰:“太子必懼,又忿充等,故有此變。”乃使使召太子。使者不敢進,歸報雲:“太子反已成,欲斬臣,臣逃歸。”上大怒。結語

後來,武帝知道了巫蠱事件的全部經過,自知當時的衛太子本身是沒有搶班奪權的想法的,起兵拒捕是由於江充所迫,石德教唆,不得已而爲之。漢武帝晚年對戾太子之死感到十分愧疚,建造“思子宮”,來表達自己的懺悔和對太子的思念。但值得注意的是,巫蠱之禍中的另一受害者衛皇后,漢武帝卻並未採取任何的彌補措施,甚至都沒有爲衛皇后改葬,直到宣帝即位,纔在衛皇后安葬的原地,建園起冢,進行改葬,稱思後園。所以說,漢武帝借巫蠱之禍,打壓外戚以及太子背後的“寬厚長者”勢力是確有其事的,只是太子因此而死,是武帝不曾想到的結果。

所以,發生在晚年的巫蠱之禍,既是漢武帝對現任太子劉據的不滿的表現,更是對自身皇權受到威脅感到不安的爆發。巫蠱之禍的發生,是漢武帝借江充等人之手發動的一場打壓外戚勢力和長者勢力,改易皇儲的一場陰謀。即使戾太子不造反,等待他的也是被廢的命運。而劉弗陵雖然最終成功立爲太子,卻也失去了自己的母親鉤弋夫人。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