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朱權爲什麼鬱悶?是纔不能展還是身份尷尬?

本文已影響2.66K人 

朱權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個兒子,13歲時被封爲寧王,就藩大寧(今喜峯口外至錦州、遼河、瀋陽等遼東一帶)。大寧是個好地方,地處北方戰略要地,部署着“帶甲八萬,革車六千”的強大軍事力量,在當時頗受朝廷倚重。更難得的是,受寧王統轄的這支邊防部隊,由泰寧、朵顏、福餘三衛組成,俱是驍勇善戰的騎兵部隊,擁有一流的戰鬥力,其實力不可小覷。而寧王朱權也非一般人物,精明強幹,野心勃勃,當時在邊區多次舉行的軍事演習中,他的表現,在帶兵的諸王子中,每次都顯得出類拔萃,並以“善謀”著稱。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與寧王朱權藩地相鄰的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建文帝怕同樣擁有重兵的寧王朱權也跟着一起造反,便召朱權入朝覲見。雖然朱權當時只有24歲,可政治頭腦頗爲清醒,竟抗旨不從。因爲他知道這位和他差不多同齡的皇侄,就是因爲削除藩王的手段太急太狠,才逼得四皇叔朱棣造反。他要真是當個乖乖叔,遵旨去了京城,恐怕就會丟了項上的腦袋。他不去,建文帝也奈何不得,只能給個“坐削三護衛”的口頭懲罰。擁有“槍桿子”的朱權,對此毫不在意,他要靜觀其變,等待時機。

在這場政治博弈中,自信滿滿的朱權自以爲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那隻黃雀。不想,朱棣這隻已經修煉成精的大螳螂卻比他狡猾得多,也強大得多,不經意間,就把朱權這隻“肥雀”一口吞掉。這年九月,建文帝派兵攻打永平,燕王朱棣親自領兵援救,並得勝。對於這樣的戰果,朱棣並不滿意,他要借用這個時機,實施一個預謀已久的計策。在打退“政府軍”的進攻後,他領了一部分人馬,跑到大寧城下,佯稱自己兵敗,前來求救。朱權倒是小心,只請燕王一人單騎入城。

一流的政治家,都是一流的演員,朱棣也不例外。他一見朱權這位小老弟,便拉着手大哭,一把鼻涕一把淚,痛說自己是不得已而起兵,如今兵敗身辱,小老弟你文采好、書法好、就替兄長寫一份謝罪的悔過書吧。朱棣這樣做,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要讓朱權放鬆警惕。七天後,朱棣辭別,朱權情重,講義氣,準備在郊外設宴爲兄長餞行。不料這一客氣的送別,竟把大寧城,包括他自己,都一併送給了不客氣的朱棣。

寧王朱權爲什麼鬱悶?是纔不能展還是身份尷尬?

原來,朱棣早就看上了朱權的地盤和兵馬,搞定了朱權,不但可以穩固後防,免去他的後顧之憂,而且可以增添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助戰,如此這般,自然“大事濟矣”。朱權送他時,他早已派人做好了準備,不但在郊外埋有伏兵,而且在城裏也悄悄安插好人馬,最要命的是,他早已暗中收賣了朱權掌控部隊的衛隊將官和士兵。於是,朱權剛一出城,立馬就被體面地綁架了。剎那間,城就不是自己的,兵也不是自己的,便是自己一家老小,也不是自己的了,都被朱棣“一鍋端”,強行“打包”,一併送至北平城。從此,朱權就心不甘、情不願地成了朱棣的附庸。爲了安撫朱權,朱棣安排他做自己的祕書長,並信誓旦旦地說,兄弟放心,以後取得天下,咱倆一人一半。

朱權雖然年輕,可好歹也是搞政治的,對於“中分天下”這樣誘人的政治保票,他自然是不會信的。不過,他認爲自己白送給四皇兄一支強大的軍隊,又揹負着“逆賊”的惡名,和四皇兄捆綁在一起共榮辱,到最後四皇兄也不至於太虧待他。因此,等朱棣坐穩江山後,朱權便很有信心地請封蘇州給他。可朱棣說蘇州離南京太近,屬京城的轄地,不能給。朱權又請封錢塘,朱棣還是不給,因爲那是財賦重地。最後,朱棣只讓他在重慶、荊州、東昌等這些不尷不尬的領地做個選擇。可出乎朱權意料的是,一再食言的朱棣還是不放心,思來想去,最後竟把他這位立了很大功勞的皇弟改封到南昌,南昌距南京1500裏,距京師(北京)3500裏,遙遠得朱權已經找不着北了,更何談平分天下呢?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