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皇帝長達30年不上朝 萬曆皇帝爲何沒有被架空

本文已影響7.69K人 

對萬曆皇帝長達30年不願上朝,爲何自己沒有被徹底架空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1615年,張差拿着木棍,闖入太子住所,打傷守門太監,還嚷着要刺殺太子。此時,萬曆皇帝已經25年沒上朝了,在羣臣激憤之中,他不得不走出來,見了朝臣。

萬曆皇帝,是明朝的第13位皇帝,即明神宗朱翊鈞。

他是明朝最特殊的皇帝,整整28年沒上過朝。在躲避朝臣的第25年,因爲太子遇刺,他在非常不情願的情況下,出來接見了朝臣。

這個事件,又被稱之爲“梃擊案”,也被稱爲明朝末年的三大疑案之一。

這件事的背景是這樣的。

皇后沒有兒子,萬曆皇帝偏愛鄭貴妃,便要冊立鄭貴妃的兒子,即三皇子朱常洵爲太子。但大臣們都不同意,要求以長子爲尊,應該冊立長子朱常洛爲太子。

明朝的皇帝,都比較聽大臣的意見。

最終,朱常洛就當上了太子。

但沒多久,也就是1615年(萬曆四十三年),一個叫做張差的人,拿着木棒闖入了太子的住所,打傷了守門太監,還囔囔着要去刺殺太子,最終被太子的近侍逮捕了。

萬曆皇帝長達30年不上朝 萬曆皇帝爲何沒有被架空

審問之下,張差交代自己是被兩個龐保、劉成兩個人引進宮的,並且交代,只要他拿着棍子打倒一個穿着黃袍的人,下半輩子的吃喝就不愁了。

龐保、劉成,都是鄭貴妃手下的太監。

合理推論,鄭貴妃奪太子之位不成,便想要殺人滅口。

羣臣激憤,大家都開始上奏,要求處置鄭貴妃,以謀殺太子之罪處死。

當時的萬曆皇帝,本來都不想搭理政務,但問題是,這件事涉及到了國本之爭,如果他再不出面,基本上等於釋放信號:我要改立太子!

一邊是寵妃,一邊是太子。

這件事,朝臣們都沒有權限來處理,於是乎,躲避朝堂整整25年的萬曆皇帝,只能站出來處理這件事。

不過,他沒有處置鄭貴妃,還對她說:“你去求太子吧!”

《明史列傳》:其後“梃擊”事起,主事王之寀疏言張差獄情,詞連貴妃宮內侍龐保、劉成等,朝議洶洶。貴妃聞之,對帝泣。帝曰:“外廷語不易解,若須自求太子。”貴妃向太子號訴。貴妃拜,太子亦拜。

而太子一聽,父皇顯然不想要處理貴妃,於是,他馬上表態,不想要大動干戈。

最終,梃擊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過錯全歸到張差和兩個太監的身上。

處理好家務事,萬曆皇帝就開始了自己的表演。

25年沒有上朝的萬曆皇帝,拍了拍太子的肩膀,對羣臣說:“你們放心,太子的地位絕對不會動搖。”

太子也很上道,連忙表示:罪魁禍首是張差和兩個太監,如今已經處死了他們。

連當事人都不追究了,羣臣也沒有道理髮脾氣。

就這樣,一場謀殺太子的大案,就這樣草草解決了。

在任何朝代,謀殺太子都是天大的事,所以,後世很多人猜測,這件事是否是鄭貴妃所爲,亦或者是太子自導自演?

事情的真相,我們已經無從得知。

不過,這樣一件小事,我們也能看出,哪怕25年不上朝,萬曆皇帝依然能夠把朝臣玩得團團轉,依然能夠巧妙實現自己的目的。

由此可知,這個不上朝的皇帝,絕非庸碌之輩。

萬曆皇帝長達30年不上朝 萬曆皇帝爲何沒有被架空 第2張

那麼,問題來了。

萬曆皇帝有手段、有見識、有胸懷,他爲什麼不上朝呢?他不上朝之後,又是如何把控朝政的呢?

作爲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萬曆皇帝一直以“懶政、怠政”聞名。

但最開始的他,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人。

朱翊鈞6歲被立爲太子,10歲登基爲帝。

登基後的前10年,他一直兢兢業業,在內閣首輔張居正的監督下,天濛濛就起牀,聽儒臣講經,然後學習史書,聽朝臣上奏。

寒冬酷暑,從不間斷。

如果時間停留在這裏,那麼,能比朱翊鈞還要勤奮的,可能只有開國皇帝朱元璋了。

朱翊鈞不僅勤奮學習,處理朝堂也是一把好手。

他大力支持張居正改革,改善明朝經濟,也改良了黨爭的混亂局面。

當然了,隨着年齡逐漸增大,萬曆皇帝對張居正有了不小的意見。

張居正是內閣首輔,皇帝老師,又和司禮監是同盟,儘管不曾危害國政,但在很多事情上常常忽略了萬曆皇帝的感受。

帝王權威是不容冒犯的。

朱翊鈞很不爽,但他沒有發脾氣,而是一次與又一次嘉獎張居正。

太后有時候也會忽視朱翊鈞,因爲每次有大事,太后都會問朱翊鈞: “使張先生聞,奈何?”(取自《明使》)

由此可知,從10歲開始,朱翊鈞就生活在老師張居正的陰影之下。

萬曆十年,朱翊鈞迎來了性格上的巨大轉變,因爲這一年,張居正去世了。

老師去世,朱翊鈞終於可以親政了。

而上臺之後,他性格大變,驟然翻臉,直接剝奪了張居正的一切榮譽,還查抄其滿門。

在朱翊鈞心中,只要清算掉老師張居正,就能建立起自己的帝王權威。

然而,他錯了。

雖然,親政後,他主持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徵,平定了西北、西南和朝鮮邊境,但他也發現,朝堂上的爾虞我詐,數不勝數。

最初,他清算張居正,本意是想要自己掌控局面,結果,受益的卻是另外一批文官。

這些人,藉着打倒張居正的名義,背地裏謀取自己的利益。

萬曆皇帝長達30年不上朝 萬曆皇帝爲何沒有被架空 第3張

因爲這些人,朱翊鈞對朝堂很失望,也產生了倦怠之意。後來,另外一件事的發生,直接讓他萌生了退意。

這件事,就是立太子之事。

萬曆皇帝寵愛鄭貴妃,想要冊立鄭貴妃的兒子皇三子朱常洵爲太子,可朝臣們紛紛以祖制、國本等要求冊立皇長子朱常洛爲太子。

朱翊鈞不願意,但又沒辦法不顧朝臣們的意見。

於是,他選擇了“拖”字解決。

與此同時,勤勉政務的朱翊鈞,也整日開始流連酒色,身體每況愈下。到後來,他直接以身體原因爲由,心安理得地罷朝。

但在羣臣的壓力下,朱翊鈞的“拖”字沒有奏效。

萬曆二十九年,他被迫冊立朱常洛爲太子。

此時的萬曆皇帝,已經進入了完全消極懈怠的狀態。

他的這種怠政治,被後人稱爲“六不做”,即:

不郊,不親自郊祭天地。

不廟,不親自祭祀宗廟、太廟,無視臣民的訴求。

不朝,不上朝,不主持朝廷會議,就算大臣跪宮門也不予理會。

不見,不接見大臣,一般的官員根本見不到皇上,臺省各路官員更是二十幾年沒見過天顏。

不批,不批示大臣的奏章。明朝大臣不輕易上奏,除非有急事。而萬曆皇帝養成了一個壞習慣,將大臣的奏章“留中”。不給批示,事情就完全辦不了。

不講,不參加經筵講席。經筵本來是爲皇帝專門設置的講席,由大學士等人每日爲皇帝講經史,探討治國理念。但這萬曆皇帝連朝都不上了,自然也就不參與經筵講席了。

因爲他長年累月的“六不”作風,朝廷各個黨派林立,東林黨、宣黨、昆黨、齊黨、浙黨等派別衆多,有的官員位置更是空缺許久。

但即便如此,萬曆皇帝一朝,並沒有讓大權旁落。

皇帝真正的權威,依然掌握在萬曆自己手中。

而這一切,並不是因爲萬曆皇帝多麼厲害,而要感謝明朝的制度。

萬曆皇帝長達30年不上朝 萬曆皇帝爲何沒有被架空 第4張

其一,完善的內閣制度和司禮監製度。

明朝的上傳下達,是通過兩個制度完成的,即內閣制度和司禮監製。

內閣的官員,是由皇帝選派的,負責將向上帝奏報,寫意見,相當於皇帝的智囊團。

一般來說,皇帝不需要自己想解決方案,只需要對內閣官員的意見給出批示就行,也就是所謂的“批紅”。

朱元璋在位時,爲了能夠完成批紅,經常一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

明成祖感覺,皇帝這樣過勞實在不行,就搞出了司禮監。即由翰林院大學士,教會太監識文斷字,然後太監們幫着皇帝搞硃批。

爲什麼非要由太監來做這件事情呢?

主要還是因爲太監的身體特殊,他們沒有後代,容易被人瞧不起,就更能夠忠心爲皇帝辦事。

在這兩種制度下,如果要掌控朝政,那麼這批人不僅要掌控內閣,還需要掌控司禮監。

而這二者,基本不可能達到。

一個是屬於官員外部系統,一個是宮內系統。

一件事情要想通過去執行,就要必須要有批紅和皇帝的蓋印。

因此,雖說萬曆皇帝不上朝,但朝政的上傳下達,他完全可以通過這兩項制度基本控制。

其二,不上朝,不見臣子,不等於不理朝政。

萬曆皇帝不上朝,不怎麼接見臣子,並不等於他不理朝政。

事實上,自從張居正死後,內閣的首輔就出現了頻繁更換的局面,張四維、申時行、王錫爵、王錫爵、沈一貫……

裏面幹不到一兩年的人,大有人在。

首輔頻繁更換,就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真正掌控內閣,最後受益的自然是皇帝。

萬曆皇帝長達30年不上朝 萬曆皇帝爲何沒有被架空 第5張

而且,自從張居正去世後,內閣首輔中就再也沒有人和司禮監混成同盟。

萬曆皇帝,牢牢地把司禮監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如果發生什麼大案子,必須由皇帝出面才能解決時,萬曆皇帝一定會自己站出來主持,梃擊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這樣一來,朝廷黨派雖然林立,但誰也沒辦法真正做大,更無法奪走皇帝的實權,真正的大權還是在皇帝自己手中。

只不過,隨着萬曆皇帝不上朝的時間越來越長,明廷也逐漸混亂衰落。

真正的有識之士,對萬曆皇帝的行爲深感失望,接連辭職的不在少數。

萬曆四十年,吏部尚書孫丕揚“拜疏自去”,萬曆四十一年吏部尚書趙煥也 “拜疏自去”。

深處朝廷之中的人,經常上奏得不到迴應,官員空缺也沒辦法及時補上,有時候一個縣令要當兩個用。

《明史》:“至是六科只四人,而五科印無所屬;十三道只五人,一人領數職。在外,巡按率不得代。六部堂上官僅四五人,都御史數年空署,督撫監司亦屢缺不補。文武大選、急選官及四方教職,積數千人,以吏、兵二科缺掌印不畫憑,久滯都下,時攀執政與哀訴。詔獄囚,以理刑無人決遣,家屬聚號長安門。職業盡弛,上下解體。”

萬曆皇帝長達30年不上朝 萬曆皇帝爲何沒有被架空 第6張

萬曆四十六年,當努爾哈赤征討大明王朝,明軍潰敗,萬曆皇帝依然不管不顧不上朝,沉醉在他的花天酒地之中。

也正是因爲他,大明王朝活生生由盛轉衰,走向了滅亡的深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