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演義臉譜化的三國人物們真實的是怎麼樣的?竟然和想象中差異這麼大?

本文已影響1.7W人 

被演義臉譜化的三國人物們真實的是怎麼樣的?竟然和想象中差異這麼大?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說起三國很多人都會對裏面人物都略知一二,那麼《三國演義》所弘揚的價值觀是什麼呢?是褒揚蜀漢貶低曹魏,同時要宣揚忠義,因此很多人會有意醜化,有些人則有意淡化。其實任何歷史人物都要結合當時的歷史環境,才能進行客觀評價。而我們所讀的《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參考元朝的話本,大概成形於元代末年,當然原版《三國志平話》要比《三國演義》更加玄幻,認爲曹操、劉備、孫權是前朝的韓信、彭越、英布轉世,來找漢朝復仇。

被演義臉譜化的三國人物們真實的是怎麼樣的?竟然和想象中差異這麼大?

話本是需要給老百姓演繹的,如果人物不能夠臉譜化,是很難被人們給記住,尤其三國中那麼多人物,必須有幾個核心主角來貫穿始終。劉備被冠以仁德,曹操被稱爲奸雄,而關羽被形容爲忠義。當然我們現在看歷史不能再以臉譜化去認識這些歷史人物,比方說劉備。

真實的劉備

劉備在《三國演義》中道德高尚,他一直想匡扶漢室,但是早年卻鬱郁不得志,直到赤壁之戰才慢慢站穩腳跟,後來終於有一次機會奪取了益州,然後又在公元219年奪取了漢中,並自立爲漢中王,這是他一生當中最爲風光的時候。然後在之後的一年,形式急轉直下,關羽敗走麥城,荊州被孫權奪走,隨後在夷陵之戰中又被陸遜火燒連營,幾乎全軍覆沒。

被演義臉譜化的三國人物們真實的是怎麼樣的?竟然和想象中差異這麼大? 第2張

我們看《三國演義》上面這一段的時候,都爲劉備感到惋惜,我們不禁要反思,劉備剛剛建立了蜀漢政權,卻在很短時間內接連受到兩次慘敗。其實被冠以道德楷模的劉備不得人心,而是工於心計。那麼我們看劉備是如何奪取益州的,劉備在取得益州之前只佔有荊州的五個郡,面積並不大,而當時的益州是劉璋的領地。當時曹操基本上統一了北方,西北因爲有馬超,漢中有張魯,因此劉璋有一個戰略緩衝地帶。公元211年,曹操想要兼併涼州和漢中,這個時候劉璋就着急了,沒有了緩衝地帶,自己就是曹操的下一個目標。

劉璋想請劉備過來,趕在曹操之前,幫忙奪取漢中,畢竟劉備和劉璋都是漢室宗親,而且劉備一直打着宗親不能互相攻擊,要互相幫助的口號。但是劉璋萬萬沒想到,這一次卻是引狼入室,劉備不但佔領了益州,而且還把劉璋綁架到荊州。而就在劉備奪取益州的時候,曹操戰勝了馬超和韓遂,隨後又取得了漢中,不得不說這個過程有劉備的神助攻。

被演義臉譜化的三國人物們真實的是怎麼樣的?竟然和想象中差異這麼大? 第3張

劉備在益州道義上受到譴責,必須通過對漢中的用兵才能轉移內部矛盾。劉備爲了奪取漢中,讓關羽從荊州北上奪取樊城,這也是直接導致荊州空虛,呂蒙偷襲得手。如果關羽不配合劉備牽制曹操,劉備很難奪取漢中,所以說關羽敗走麥城,劉備負有直接責任。

後來我們看到《三國演義》中劉備爲了替關羽復仇,攻打吳國。如果從時間上來看,此時關羽已經死了一年半了,復仇的士氣早已低落。其實往北方攻打曹魏,他沒有足夠的實力的,但是要把荊州給奪回來,認爲還是有可能的。因爲隨劉備來益州的士兵大都是來自荊州,荊州是劉備的根據地,而且荊州是戰略重地,北靠漢水,東連揚州,西通巴蜀,是兵家必爭之地。但是劉備低估了孫權的實力,夷陵之戰後死於白帝城。

被演義臉譜化的三國人物們真實的是怎麼樣的?竟然和想象中差異這麼大? 第4張

低調的孫權

三國中每次重要的戰役都有孫權的影子,比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以及夷陵之戰,而且後面兩個戰役他都是勝利者,可是在《三國演義》中被描繪成沒有什麼雄心大志之人,完完全全是劉備的配角。

赤壁之戰中孫權一直是坐鎮後方,周瑜在前線衝鋒陷陣。而我們要了解到當時的孫吳是一個聯盟,而不是一個集權的軍事組織,要形成統一戰線,除了領袖的個人魅力以外,還要給大家足夠的信心。當時曹操雖然號稱百萬大軍,實際軍力大概在二十萬左右,這也是孫劉聯軍的四倍之多,而且曹操剛剛拿下劉表的荊州,可謂士氣正盛。此時江東士族一邊倒要求投降,要不是孫權的魄力與勇氣,很難形成統一戰線。而我們看到《三國演義》中把功勞全都算在諸葛亮身上,諸葛亮舌戰羣雄,激怒周瑜,最後周瑜向孫權表達決心,讓大家同仇敵愾。

被演義臉譜化的三國人物們真實的是怎麼樣的?竟然和想象中差異這麼大? 第5張

如果孫權沒有稱帝的雄心,此時魯肅和周瑜是說服不了他的。我們看《三國演義》中周瑜和魯肅是如何說服孫權的,先是周瑜介紹敵我真實實力對比,曹操立足未穩,不善長水戰,大家都不傻,真實的戰力情況大家都是瞭解到的,所以這個理由是說服不了江東士族的。而魯肅如何說服的呢?他認爲自己即使投降曹操依然可以做一個官吏,而孫權呢?如果投降曹操,最多配一匹馬,一輛車,還有幾個隨從,從此稱霸天下的夢想就沒有了。就像我們看現在的創業公司被兼併一樣,可以立即變現獲得一份收入,但是卻失去了將事業做大的夢想,有多少人能夠面對誘惑,堅持夢想,做這個決策是非常困難的。

被演義臉譜化的三國人物們真實的是怎麼樣的?竟然和想象中差異這麼大? 第6張

而且孫權是一個城府極深之人,爲了在夷陵大戰中穩住曹丕,孫權竟然向曹魏稱臣,但是我們看到孫權依然採用建安年號,建安可是漢朝的年號。公元229年,韜光養晦的孫權終於登基稱帝,而且是魏蜀吳中壽命最長的國家。所以我們看孫權不是沒有雄心,而是隱忍低調,不過早暴露自己的野心。

真實的曹操

曹操之所以被人們稱之爲奸雄,是因爲他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我們看同時期的袁術、孫權、劉備,袁術早早就稱帝了,孫權呢,魯肅一早就對孫權說漢室不可光復。劉備則不經驗證謊稱漢獻帝已死,自己立即稱帝。我們反觀曹操,到死都沒有稱帝,可見曹操心底還是受到傳統禮教的束縛,在那個亂世裏,這不得不說是一種美德了。漢獻帝在逃出西安的時候,可以說一路無人收留,差點餓死,要不是曹操的收留,不會獲得善終。

被演義臉譜化的三國人物們真實的是怎麼樣的?竟然和想象中差異這麼大? 第7張

曹操與袁紹的戰爭,絕沒有表面上那麼簡單,曹操本是宦官的一個養子,是在士大夫階層中極其看不起的一類人。我們反觀袁紹,他家被稱爲四世三公,他們家往上推四代都是位極人臣,袁紹在統治階層呼聲極高,當時有影響力的世家大族都站到袁紹這邊。曹操代表的是寒門,處於社會的最底層,爲了籠絡士族的支持,他不敢輕易得罪豪強,甚至自己的下屬都不敢得罪。我們印象裏曹操不可一世,真實的曹操卻是過的小心翼翼,比如在官渡之戰勝利後,他把自己下屬與袁紹的私通信件統統都燒燬,不是曹操的大度,而是他不敢追查他們,稍不留意就會被這些士族集團給推翻。

被演義臉譜化的三國人物們真實的是怎麼樣的?竟然和想象中差異這麼大? 第8張

曹操在官渡之戰取得勝利之後,便對北方進行統一,更是幫助北方暫時脫離了以袁紹爲代表的腐朽士族的壓迫,讓百姓不用因爲戰亂到處遷徙,可以安心生產,使得生產力得到恢復,經濟也開始復甦,這些都是當時別人做不到的好事。而且北方的統一客觀上也給後來晉朝能統一全國,提供了物質和經濟基礎,就這點而言,曹操是最大限度的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因此,我們可以說曹操確實配得上絕代英雄這個稱號。

被演義臉譜化的三國人物們真實的是怎麼樣的?竟然和想象中差異這麼大? 第9張

評價歷史人物,我們一定要設身處地,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讓我們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我們不一定有更好的選擇。和話本不同,我們看歷史人物一定是多面的,任何一個評價肯定有他的前提條件。就像曹操我們應該看他對整個歷史的推動作用,同時要看他的動機是被動的還是主動的,我們看到曹操遠征烏桓,完成了北方的統一,這是客觀事實,而挾天子以令諸侯,相比於袁術、劉備要更加仁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