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能一直姓“李”跟狄仁傑有什麼關係?原因什麼

本文已影響1.26W人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大唐能一直姓“李”,還得感謝這個人,若不是他,早就改名換姓了。

唐貞觀年間,大唐風頭正勁,是萬國朝拜的聖地,然而到了李治統治時期沉迷在武則天的溫柔鄉中,竟然搞出了二聖臨朝的好戲,最終唐朝大亂,經歷了一番血雨腥風。

永淳二年,李治駕崩,一般來說皇帝在臨死前都會選好接班人,繼任皇位的則是太子李顯,李顯雖然遵從遺詔登基爲帝,但是一切軍政大權都在把持在天后武則天手中,李顯上位尊武則天爲皇太后。

按理來說這些沒有什麼出格之處,李顯作爲武則天的兒子,尊母后爲皇太后無可厚非,但是他卻把軍政大權一併都讓了出去,武則天名義上是在輔佐李顯,但是嚐到了權力的滋味以後,越發不可收拾,朝中大小官員都在其控制下,軍國大事統統由武則天做主,皇帝只不過是一個擺設而已。

大唐能一直姓“李”跟狄仁傑有什麼關係?原因什麼

李顯上位之後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想要扶持岳父韋玄貞登上宰相之位,兩人想得不錯,然而以裴炎爲首的大臣們怎麼會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何況他們背後有武則天撐腰,仗着寵信絲毫不把皇帝放在眼裏,公然反對韋玄貞做宰相,李顯年輕氣盛,又是一國之君,哪裏想到會有人反對,叫囂“朕是一國之君,就算把整個天下送給韋玄貞又有何不可呢?哪裏有你們說話的份”。

本來這就是一句氣話卻掀起了軒然大波,很快就傳到了武則天耳朵裏,武則天早就對李顯不滿,藉着這個機會徹底廢了李顯,甚至爲了以絕後患將李顯趕出長安,武則天環顧四周根本無人能接受皇位,而且她也不會允許手中的權力分散,乾脆自立爲帝,改國號爲周。

武則天成了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登基之後武則天也開始考慮將來,準備在後人中選出繼任者,一般來說封建王朝立儲君都是嫡長子優先,只有夏朝之前纔是禪讓制,此後都是家天下,沒有人會白白讓出天下大權,武則天也是如此,開始在武氏後人中選取皇儲。

然而男權社會當道,武則天的兒子都跟隨李治姓李,總不能讓兒子們改姓吧,別說武則天還真是這樣做了,將第四子李旦改姓武,武則天這樣做就是爲了將來讓李旦接班,但是在武家卻出現了發對聲音,爲何會有人表示不滿呢?

在他們看來李唐王朝早就已經過去了,現在是武家天下了,江山都改名換姓了,爲何還要由李旦接管皇權呢?爲了表達不滿,武則天的幾個侄子在朝中拉幫結派,企圖得到政治支持,讓武則天看到武家勢力,當然這些都是武三思兩人私底下活動,要知道阻礙立儲可是大罪,稍有不慎就會掉了腦袋。

大唐能一直姓“李”跟狄仁傑有什麼關係?原因什麼 第2張

武三思也算有本事,讓他找來了不少朝中大臣,王慶等一干老傢伙一同上奏希望能立武家後人爲太子,還推薦了一個人選——武承嗣,武則天對此不置可否,說道:“愛卿可知道費立太子關乎國體,爲什麼會在此時要朕改立武承嗣呢?”,對此王慶等人說自古以外皇帝傳位從沒有傳給外姓人一說,希望武則天能採納建議。

一句話讓武則天頓時醒悟,認爲李旦雖然暫時改姓,保不準在他登基之後脫離控制,繼續推行李氏王朝,如此一來自己辛辛苦苦打拼的武周又有什麼意義呢?雖然這樣想但是武則天也沒想過要讓武承嗣繼位,相比之下,她更看好武三思。

說幹就幹,武則天表達了要立武三思的想法,找來羣臣詢問他們的意見,此時朝局發生了變化,“擁唐派”人數越來越多,他們聯合起來反對武三思,間接的反對武則天,爲此武則天大開殺戒,處死了很多擁戴李唐王朝的大臣,從此之後再也沒有人敢公然反對,但是立儲的事情也因此耽誤了。

直到公元698年,狄仁傑上奏天后的時候,再次提起了立儲的事情,武則天詢問他,自己想要立武三思爲儲君,狄仁傑對此有什麼看法?

狄仁傑是個聰明人,對武則天說李顯是天后的兒子,武三思則是侄子,哪一個更親近不言而喻,如果天后能立李顯爲儲君,將來肯定會進入李氏宗廟,與先帝一同受人供奉,如果立武三思爲帝,這些禮遇從何而來呢?

大唐能一直姓“李”跟狄仁傑有什麼關係?原因什麼 第3張

一句話就說出了其中的利害關係,武則天意識到無論自己現在有多大的權勢,死後也只能是一個身份,李治的皇后,在後世看來武則天終歸只是一個女人,自己所做的一切又有什麼意義呢?想明白過來的武則天重新接回李顯,讓他繼任太子位。

爲何是李顯而不是李旦呢?想來武則天也想通了,接納了“無嫡立長”的原則,當然更大的原因是由不得她,神龍政變爆發,武則天的男寵皆被殺死,自己被逼退位,只能將皇位傳給李顯,李顯登基恢復李唐統治。

等到武則天死後,所有的一切都煙消雲散,李氏宗族重新掌權,武三思等人計劃落空,不甘心就此失敗,因此聯合韋皇后母女,想要廢掉太子李重俊,結果反被太子算計,武三思等人一同被殺,武氏宗族實力大損,再也掀不起什麼風浪,至此一場鬧劇也算結束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