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妃只是一個妃子,爲何能成爲皇帝的後宮之主呢?

本文已影響8.02K人 

愛新覺羅·弘曆,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在位期間年號爲“乾隆”。乾隆也是中國歷史上的長壽皇帝之一,享年89歲。

因爲長壽,乾隆欽定的接班人——富察皇后的兩位嫡子和愉妃所生的五皇子永琪(都是乾隆曾經屬意的儲君人選),卻先於乾隆而死。尤其是五皇子死亡後很長時間,乾隆沒再考慮冊立儲君的事情。等到上了年紀,不得不考慮接班人的時候,能供乾隆選擇的皇子其實已經寥寥無幾。和乾隆的長壽相比,執掌後宮的妃嬪也沒有比乾隆活得長的。

第一任皇后是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對乾隆的情意篤厚深重,乾隆對她也高看一眼。

後宮是一個美女如雲的地方,而溫良的女性有時候猶如浩蕩的海水,能夠迅速淹沒剛性的男人。

魏佳氏得到乾隆的臨幸。雲雨過後,彩虹迷人。魏佳氏被乾隆愛得死去活來。乾隆十年(1745),魏佳氏被封爲貴人,乾隆十三年(1748),魏佳氏晉封爲令妃。同年,乾隆的原配嫡後——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崩逝,時爲嫺貴妃的那拉氏被晉封爲了皇貴妃,攝六宮事,並於乾隆十五年(1750),被冊封爲後,成爲第二任後宮之主。乾隆三十年(1765),“帝后矛盾”爆發,繼皇后那拉氏被“不廢而廢”,而當時的令貴妃則被晉封爲皇貴妃,成爲了新一任的後宮之主。

愉妃只是一個妃子,爲何能成爲皇帝的後宮之主呢?

然而,這樣的情況沒持續多久,很快又發生了變故,乾隆四十年(1775),執掌後宮長達十年的令貴妃,因病逝世,享年49歲,乾隆的後宮再一次出現“中宮無主”的局面。

後宮之主統轄後宮妃嬪、執掌六宮庶務的工作非常繁瑣同時也是極其重要的,後宮中定不可一日無主,因此繼續選定中宮之主的事情必然是刻不容緩的。

後宮無主,必然一地雞毛。

但是,乾隆四十年(1775)後,乾隆便不再冊封皇貴妃、貴妃。在令貴妃以後,誰來執掌乾隆的後宮?

乾隆四十三年(1778),衆多大臣奏請“封后”,乾隆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不再封后”。

首先,乾隆對富察皇后的感情很深,在富察皇后崩逝後,乾隆便不想再行立後,只是礙於皇太后的堅持,礙於那拉氏系“皇考所賜之側室福晉,位次相當”,纔不得已而爲之。

其次,乾隆那時已經68歲,當時的滿洲大臣、蒙古王公幾乎全是乾隆的兒孫輩,他們的女兒輩分更低、年齡更小,乾隆便認爲“豈可與朕相匹而膺尊號乎”。

再次,乾隆認爲在當時的後宮妃嬪中,的確是沒有誰能夠擔當後宮之主的位置。

愉妃只是一個妃子,爲何能成爲皇帝的後宮之主呢? 第2張

當然,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帝后矛盾”帶給乾隆的負面影響,乾隆對繼皇后那拉氏的一系列無情表現和不公平待遇,讓其飽受御史言官和民間輿論詬病,而面對如此輿論環境,乾隆如果有再度選擇中宮之主的想法,不就等於自己給自己套上了枷鎖?

封后一事就這樣直接被乾隆否決了。但這不意味着後宮就沒有人統領了。根據《清史稿·后妃列傳》的記載,清朝的後宮制度乃系“皇后居中宮;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皇后、皇貴妃、貴妃不再冊封,因此妃位便成了乾隆後宮中位分最高的妃位。

我們來看看當時乾隆後宮中稱作“妃”的女性都有哪些?

首先是愉妃,乾隆十年(1745)被冊封爲“妃”,五阿哥永琪的生母。第二個是舒妃,乾隆十三年(1748)被冊封爲“妃”,皇十子的生母。第三個是穎妃,乾隆二十四年(1759)被冊封爲“妃”,皇十七子永璘的養母。第四個是容妃,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香妃”,乾隆三十三年(1768)被冊封爲“妃”。第五個是惇妃,乾隆三十九年(1774)被冊封爲“妃”,十公主的生母。

從她們被冊封妃位的時間可以看出,愉妃無疑是這五個妃嬪中資歷最深的,可以稱爲衆妃之首。根據《欽定大清會典則例》的記載,乾隆四十年(1775),乾隆後宮的“妃”位排名也是:愉妃、舒妃、穎妃、容妃、惇妃。

所以,生育了五阿哥永琪的愉妃,“性生淑慎、質秉柔嘉”,是一個低調嚴謹不張揚的人。她賢淑溫良,從不招搖爭寵,更不參與到陰陽其臉的宮鬥之中。在魏佳氏之後,愉妃是實際上的後宮之主。乾隆五十七年(1792),愉妃因病逝世,享年79歲。她居妃位長達47年,掌管後宮也有15年之久。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