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古人對內衣的叫法爲什麼那麼多?

本文已影響1.45W人 

古代爲什麼要給內衣取那麼多別名?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內衣也稱小衣、褻衣、汗衣、鄙袒、羞袒、心衣、抱腹、帕腹、圓腰、寶襪、訶子、小衫、抹腹、襪肚、襪裙、腰巾、齊襠、肚兜,它是人體上身最爲貼身的衣服。

史書記載來看,較早的內衣稱爲褻衣。“褻”意爲“輕薄、不莊重”,可見古人對內衣的心態是迴避和隱諱的。

揭祕:古人對內衣的叫法爲什麼那麼多?

中國內衣的歷史源遠流長,先秦時期的史籍已有這方面記載。

周代婦女所穿的褻衣,有一個專用名稱,叫相服,南北朝時仍保留着這一稱呼。

男子所穿的褻衣,則被稱之爲澤,因這種內衣緊貼於身,可吸取汗澤,故以名之。

到了漢代,則乾脆稱其爲汗衣,斯文一點,則稱其爲鄙袒或羞袒,意思是赤膊不太雅觀,所以要用布裁成小衣,遮覆胸背。

揭祕:古人對內衣的叫法爲什麼那麼多? 第2張

內衣在中國歷史上各個時代有不同的稱謂:漢朝內衣稱爲“抱腹”、“心衣”,魏晉稱爲“兩當”,唐代稱爲“訶子”,宋代稱爲“抹胸”,元代稱爲“合歡襟”,明朝稱爲“主腰”,清朝稱爲“肚兜”,再後來就到了近代,則是我們至今仍可見到的“小馬甲”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