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寧古塔與披甲人爲奴是什麼?爲何是寧古塔

本文已影響3.02W人 

在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聽到“流放寧古塔,與披甲人爲奴”。爲何是“寧古塔”和“披甲人”呢?要想弄清楚整句話,先要了解“寧古塔”和“披甲人”。

“寧古塔”,不是一個塔,也沒有塔,它是東北邊疆地區的重鎮。寧古塔最早爲古地名,範圍大概是圖們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舊屬吉林管轄。滿語數之六爲寧古,塔爲個,寧古塔的意思是“六個”。從順治年間開始,寧古塔成了清廷流放人員的接收地。

流放寧古塔與披甲人爲奴是什麼?爲何是寧古塔

網絡配圖

寧古塔有新舊兩城,相距25千米。舊城位於松花江左岸支流海浪河南岸(今爲黑龍江省海林市長汀鎮舊古塔村)。康熙五年遷建新城於今黑龍江省寧安市城地。其地原爲渤海故壤、上京龍泉府故址,距今縣城35千米。順治十年設昂邦章京鎮守,長期爲清統治東北邊疆地區的重鎮。每年六月,派出官員至黑龍江下游普祿鄉,收受庫頁島居民貢貂。17世紀中葉,俄國哥薩克侵擾黑龍江流域,清朝多次由此地派兵征討。康熙元年,更昂邦章京爲鎮守寧古塔等處將軍。十五年,將軍移駐吉林烏拉城,以副都統鎮守此地。光緒二十九年設綏芬廳於寧古塔,與副都統同城治理軍政事務。三十三年裁副都統。宣統元年,綏芬廳升爲府,遷駐三岔口。

“披甲人”,多指受降後披甲上陣爲統領部族征戰討伐的人,地位低於一般軍人,高於奴隸。滿清八旗制度“以旗統軍,以旗統民”,平時耕田打獵,戰時披甲上陣。旗丁按照身份地位,又分爲“阿哈”、“披甲人”、和“旗丁”三種。阿哈,多是漢人、朝鮮人;披甲人是多是投降的人,民族不一,地位高於阿哈;旗丁是女真人。披甲人就是一種幫助清王朝鎮守邊疆的,所以,披甲人世代居住邊疆,清王朝會經常將一些犯人或其家屬發配給這些人,穩定軍心。披甲人又分馬甲(騎兵)和步甲(步兵)。

“流放寧古塔”裏的流放,是古代的一種刑罰,也就是流刑,把犯人遣送到邊遠地區服勞役。這些邊遠地區,要麼是未開發的南方苦熱苦瘴之地,要麼是北方的苦寒之地。清代流放的地點主要是東北三省和西北新疆。清朝之前大多是流放到蠻荒之地,也就是南方未開發的苦熱苦瘴之地。發配到寧古塔的罪人,在寧古塔當奴隸,服勞役,開荒、種田、修橋、修路等等。

流放寧古塔與披甲人爲奴是什麼?爲何是寧古塔 第2張

網絡配圖

不要小看寧古塔,它作爲清朝國防重鎮,是向朝廷提供八旗兵源和向戍邊部隊輸送物資的重要基地,也是十七世紀末到十八世紀初,東北各族向朝廷進貢禮品的轉收點,它與盛京齊名。

“與披甲人爲奴”就是去給披甲人當奴隸。披甲人的地位就夠低了,並且都不是什麼善茬。去給這種人當奴隸,其結果也只有受辱或是被他們折磨而死,比死還要難受。

“流放寧古塔”的人,其結果大多被凍死、累死、被折磨死等。能回着回來的人不多,能從這裏重返朝堂的幾乎沒有。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