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龍袍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值多少錢?

本文已影響1.09W人 

看過“清宮戲”的人肯定不會對明黃色的皇袍感到陌生,殊不知,這一簡單的長袍背後,有着無比煩瑣的制度和規矩。什麼時間、什麼場合穿什麼類型的衣服,清廷有着嚴格的規定。

清代的龍袍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值多少錢?

基本上來說,清代皇帝服飾可分爲禮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戎服和便服七大類,皇后服飾分爲禮服、吉服、常服和便服四大類。禮服等級規格最高,爲祭祀、朝會等重大典禮時所穿。

皇帝禮服包括端罩、袞服和朝袍,后妃則包含朝褂、朝袍和朝裙,三者同時穿用,穿着順序從內到外依次是朝裙、朝袍和朝褂。

滿族最初居住在寒冷的東北地區,喜穿保暖性強的裘皮服裝,端罩即是清代皇帝所穿裘皮服裝代表,圓領、對襟、平袖、皮毛朝外。冬天舉行大典時,端罩罩於朝袍之外。

清代的龍袍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值多少錢? 第2張

同端罩一樣,袞服亦穿於朝袍之外,爲褂式服裝。依季節不同,朝袍有裘、棉、夾、單、紗等多種質地,顏色不限於我們所知的明黃色,還有藍色、紅色和月白色,分別在祭地、天、日、月時穿用。

其中明黃爲等級最高的顏色,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和皇貴妃纔可享用,一般臣庶嚴禁使用。按典制規定,皇帝在大朝及元旦、冬至、萬壽聖節、祭祀太廟等重大慶典活動中,需着明黃色朝袍。

乾隆定製後的朝袍基本樣式爲上衣下裳、圓領、馬蹄袖、附披肩領,全身列十二章紋飾,明顯保留滿族風習的同時也承襲了漢制。吉服,顧名思義,爲宮廷喜慶節日時所穿,包含吉服褂和吉服袍。

清代的龍袍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值多少錢? 第3張

乾隆 明黃色緞繡雲龍金版嵌珠石銀鼠皮朝袍

清代的龍袍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值多少錢? 第4張

清朝皇帝的吉服袍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龍袍”,圓領、馬蹄袖、上衣下裳相連屬、四開裾、直身式。

龍袍主要爲明黃色,皇后所用龍袍顏色和裝飾紋飾與皇帝龍袍大致一樣,區別在開裾數量,前者爲左右兩開裾,後者爲前後左右四開裾。

就一件龍袍而言,專職織造人員需2602人,製作一件皇帝的緙絲龍袍,則需花上390個工日。故宮博物院織繡組專家宗鳳英曾說過,清朝一件刺繡龍袍的製作成本爲1000兩白銀。

也難怪它現在能以百萬乃至千萬價格傲視拍賣場。

常服適用於一般性正式場合,亦包括常服褂和常服袍,常服褂一般與常服袍成套使用,有時也可以單穿。

不似吉服在面料、顏色、花紋上有嚴格的規定,常服隨皇帝喜好而定,通常以素色和暗花爲主,常用顏色有天藍、寶藍、淡藍、醬紅色、薑黃色和淺米色等。

目前國內所存清代帝后服飾中最早期的一件是皇太極的御用袍服,共兩件,一件爲“黃色暗花八寶祥雲緞舊朝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一件藏於瀋陽故宮博物院。

據學者王雲英考證,故宮博物院所藏皇太極御袍當爲常服,用料爲明末五枚黃地暗花緞。

清軍入關前,絲織、錦緞對後金政權而言爲奇缺之物,儘管皇太極“佈告全國爲繅絲織緞而飼養家蠶;爲織布而種植棉花”,但滿族貴族們所需之高質量錦緞、絲綢還得通過土特產交換或掠奪戰利品等多種渠道從關內明朝所得。

清代的龍袍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值多少錢? 第5張

所以在剪裁成衣時往往比較節省,皇太極這件朝袍就帶有明顯的拼接痕跡。它被發現時包裹在一個血衣包裏,袍面上血痕較多,有學者提出,此袍應是襯在鎧甲裏穿的,血跡通過鎧甲間接滲透到袍面上。

當然,血跡也有可能由帶血包裹所致,真實情況如何?今天已不得而知。

清代的龍袍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值多少錢? 第6張

此前也有刺繡專家聊過這個問題,其直言清代龍袍的造價大約爲1000兩白銀,如果按照現在白銀的市場價格來看,起碼也得花費14萬人民幣。當然這其中還忽略了很多因素,畢竟現在白銀價值根本無法和古時候比,所以換算下來,應該要在20萬人民幣。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