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刺軍包圍京城,于謙用自己的勇猛膽識化解了危機

本文已影響6.4K人 

一個人在危難時刻,才能顯現出一個人真正的精神品格,譬如明朝的于謙,在面對“土木之變”這樣的重大的變故,卻從容相對,用自己的人格的魅力,化解了一場重大的危機。

“土木之變”之後,英宗在土木堡被瓦刺王也先俘虜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北京,朝中的百官十分的恐慌。

在這緊要的關頭,文武羣臣憂心忡忡,交替上表,讓成王朱祁鈺登基,但成王朱祁鈺心存疑慮,恐怕將來承擔什麼罪名,一味推辭!

瓦刺軍包圍京城,于謙用自己的勇猛膽識化解了危機

兵部侍郎于謙在這危及的關頭,挺身而出來見成王,勸諫到:“國家正處在爲難的時刻,人人都有難以推卸的責任,現在考慮社稷的安危,希望成王不要推辭了。”

成王朱祁鈺見於謙說得入情入理,在這個時候,正好又接到了太后的命令,讓他登上王位,這樣朱祁鈺便登基了,他就是明景帝。

于謙很明白現在所處的危境,蠻族的兵馬虎視眈眈,而且明英宗還在瓦刺的手裏,所以,當前必須做好足夠的防禦。

于謙馬上覲見明景帝,說:“敵寇野心勃勃,他們一定是會長驅直入,來滅我大明的,現在必須做好防禦的計謀。現在最主要的要急速招募兵馬,因爲近來各營的精銳已經全部隨從出征,已經所剩無幾了;另外京師九門,也應該都督統領。”

明景帝見於謙說得很有道理,便許可了他的建議。

瓦刺軍包圍京城,于謙用自己的勇猛膽識化解了危機 第2張

在景泰元年(1450年)十月,也先挾持英宗,氣勢洶洶地攻破了紫金關,明軍的守將奮力抵抗,最終寡不敵衆,戰死沙場。

也先隨即麾師入關,劍指北京。

這時的朝廷得知這一切後,頓時亂成了一鍋粥,人心慌亂,毫無鬥志。

在這危機關頭,又是于謙挺身而出,他大義凜然,受到了于謙的鼓舞,激起了大臣們固守京師的決心。

接着于謙又出榜告諭全城,要軍民一致,軍民同心,要誓死保衛北京城,這樣也激起了軍民同仇敵愾的士氣。

當於謙得知也先的軍隊已經逼近了長城的關口,考慮到各處的糧食數以萬計,擔心數以萬計的糧食落入敵手,由於時間緊迫,運走已經是來不及了,便忙派人前去燒燬。

也先的軍隊勢如破竹,很快就包圍了北京城。

瓦刺軍包圍京城,于謙用自己的勇猛膽識化解了危機 第3張

形勢萬分危急,面對氣勢洶洶的敵人,守城的主將石亨主張關閉九門,這樣就可以避開敵軍的鋒芒,然後再伺機而動。

但于謙卻是強烈反對的。他對守將說:“既然敵人氣勢囂張,我們更要以一副更加強硬的姿態的面對,不要讓敵人輕視我們!使敵軍望而生畏,不敢輕易攻城。”

於是,于謙便派遣諸將列陣於九門外,並且下令關閉各城門,以表示明軍誓與京城共存亡的決心。

于謙把自己安排在北面的德勝門外,和石亨一起。

爲了嚴明軍紀,于謙傳令駐守九門的將士:“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斬其將;軍不顧將先退者,後隊斬前隊。”

這樣,將士的士氣徹底被激發了出來,人人奮勇當先。

瓦刺軍包圍京城,于謙用自己的勇猛膽識化解了危機 第4張

其中在保衛德勝門的戰鬥中,于謙使用了誘敵之計,他名石亨帶兵埋伏在民間空房子裏,然後派數騎誘敵,當瓦刺的一萬多名騎兵追擊進入了包圍圈以後,一聲炮響,伏兵如猛虎下山,火器齊發,殺得瓦刺軍丟盔棄甲,大敗而逃。

在於謙的指揮和整頓之下,防禦力量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抵禦住了也先的多次進攻。久攻不下,也先的軍隊的士氣慢慢的低落了,而且厭戰的情緒也開始滋生。

于謙看到時機已到,他先探明瞭太上皇已經不在也先的軍營中,已經被轉移到了遠處,于謙便命石亨用大炮轟擊也先的軍營,然後率騎兵出擊,消滅瓦刺軍一萬多人。

也先一看大事不妙,便挾持太上皇倉皇向北逃竄。

這樣,歷時一個月的北京的保衛戰,終於獲得了勝利。

瓦刺軍包圍京城,于謙用自己的勇猛膽識化解了危機 第5張

由於于謙功績卓著,明景帝心中很是寬慰,爲了表彰于謙的功績,封他爲少保,總管軍務。

于謙有一首著名的詩歌《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詩歌恰恰反映了于謙個人的品格的高尚。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