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期是如何選拔官員的 優點和缺點分別是什麼

本文已影響3.01W人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唐朝選拔官員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看一看。

導語:唐朝是一個開放包容的朝代,在我國曆史上,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都達到了較高的程度,可以說唐代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唐朝強盛的背後,也離不開唐朝開放、多元的官員選拔制度,這些能臣幹吏也是唐朝能屹立在時代巔峯的重要原因,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大唐王朝是如何選拔官員的。

唐朝時期是如何選拔官員的 優點和缺點分別是什麼

大唐選拔官員並沒有只用一種方式來進行,而是通過三個途徑,分別是科舉考試制度、蔭庇制和“胥吏升遷”制,這三種制度相輔相成,並沒有一種制度佔到主導地位,這也爲大唐選拔一些出色的官吏提供了比較好的制度保障。

一、唐代的科舉制度

科舉制度在唐代已經發展得比較完備,唐代的科舉制度所考科目和內容比較豐富,分爲常舉和制舉兩種。常舉是每年都固定舉行的科舉,而制舉則是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地道。由於這兩種科舉制度選拔用人的目的不同,所以不管是考試內容、還是考試的方式方法,參加的考生來源都是不同的。

常舉的考試內容主要是儒學經典,而且在考試時會加試實時對策,在進行考試時考官對當前的實時提出對策問題,考生通過書面進行回答。在常舉考試過程中,考試的試題和科目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會通過測試目的來進行調整,而且相對來說,考試的範圍比較廣泛,學習的內容不僅僅只是侷限於儒學經典,還包括司法內容和實時能力等,避免了學生變成書呆子。

唐朝時期是如何選拔官員的 優點和缺點分別是什麼 第2張

另外,在考試時會特意考察學生的大局觀、以及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開放性。

唐代科舉的考生來源也是比較廣泛的,有來自官宦家庭和富裕階層的“生徒”,也有來自普通老百姓家的平民百姓,也就是“鄉貢”。這樣即使是普通的老百姓也可以通過努力學習經過考試成爲官員,實現階層的躍升。

二、唐代的蔭庇制度。

唐代官員品級共分爲九品三十級,其中五品以上的官員可以享受一項特權,那就是可以指定一個自己的兒子通過蔭庇獲得入仕的資格,而不是需要參加科舉考試。這種制度的好處是蔭庇制官員的父輩一般都在朝廷爲官,而這些人通過耳濡目染,能更快的理解和適應官場的職位,相比而言,那些通過科舉考試爲官的學生則更爲迂腐,不知變通。這樣對於科舉制度也是一個比較好的互補。另外,蔭庇制官員若在三品以上時,便可獲得成爲宰相的資格,唐朝著名的宰相立林甫就是通過這一制度成爲官員的。

三、唐代的度。

在古代,官和吏是兩個不同的羣體,在我國較長的歷史時期內,吏是爲官員服務的,是不可能成爲官員的。但是唐朝卻對這一情況更加開明,只要是表現出色的吏員就可以成爲官員,而且還可以通過努力,變成朝廷重臣。玄宗時期的宰相牛仙客便是從一名小吏變身成爲一國重宰的。

根據古代的歷史可以看出,由於官員階層的不流通,很容易形成門閥階層,他們把持官員這一職業,而下層百姓們很難獲得入仕的機會,尤其是到了東晉時期,形成了絕無僅有的門閥政治,出現了世家大族和皇族共同統治國家的局面,在當時只要是高門子弟,必定會被授予高官,而即使再有能力,只要出身不好,也絕無可能踏入政府高層,這樣的選拔官員方式一直延續到了隋朝時期。

唐朝時期是如何選拔官員的 優點和缺點分別是什麼 第3張

我們知道,隋朝雖然短暫,但它爲唐朝建設成爲一個強大統一的國家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這其中也包括了隋朝推行的科舉制度,科舉制度的產生爲寒門學子進入官場提供了一個機會,打破了門閥貴族千年來對官職的壟斷,而大唐正是沿用了這一制度才爲後來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相比於唐代的官員選拔制度,後來明清的選官任官則更傾向於固定化的科舉制度,而且科舉的內容也開始變得教條化、變得僵硬死板,選拔出來的官員也越來越偏執,使國家的管理階層變成了一羣書呆子。而且官吏之間也失去了流通渠道,導致小吏們只能將目光投向斂財,這使得國家也越來越腐敗,而科舉制度也由於被有權勢的官員掌控,進行賣官與官,變成了一項買賣,失去了它爲國家提供優秀人才的作用。

唐朝時期是如何選拔官員的 優點和缺點分別是什麼 第4張

由此可見,大唐的強盛不是偶然,而是它採用了一套比較開明、寬容的用人選人制度,雖然大唐也有自身其他的制度缺陷,但是在官員選拔這一方面,相比其他朝代來說,有着更爲開明的政策,它也爲大唐在各方面保持領先提供了管理人才的保障。而大唐在各方面的影響也持續影響着後世。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