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智慧:探究“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中“間”字的深意

本文已影響2W人 

在《左傳·宣公十四年》中,有一句著名的古語:“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這句話通常被解釋爲那些享受美食的人(指權貴)自會謀劃事情,旁人又何必干涉呢?在這裏,“間”字的理解成爲關鍵。本文將探討“間”字在本句中的確切含義,以及它是本義還是引申義的使用。

一、“間”字的本義與引申義

“間”字在古漢語中有着豐富的內涵,其本義指的是門縫、縫隙,引申爲間隔、間斷等意思。在《左傳》這句話中,“間”字顯然不是用其本義,而是採用了它的引申義,即干預、參與或插入的意思。這裏的“間”是動詞,表示介入他人的事務或計劃。

二、語境分析

爲了更準確地理解“間”的含義,我們需要將這個詞放回到原文的語境中去考察。《左傳》中的這句話出現在一段對話中,講述的是齊國大夫晏嬰對國君的勸諫。晏嬰指出,國家大事應由國君和賢臣來謀劃,普通百姓不應插手。這裏的“肉食者”特指那些高位的統治者,而“間”則表達了一種政治上的非干涉主義立場。

左傳智慧:探究“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中“間”字的深意

三、歷史文化背景

在春秋時期,社會等級森嚴,政治鬥爭激烈。晏嬰此言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現實,即只有少數權貴有資格參與國政的決策。對於大多數平民而言,他們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因此“又何間焉”表達的是一種無奈也是對現實的默認。

四、哲學思考

從更深層次的哲學角度來看,“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這句話也體現了一種關於權力與責任的思考。它暗示了只有那些在權力中心的人才應對自己的決策負責,而普通人則應專注於自己的生活,不必過多涉足複雜的政治鬥爭。

結語:

綜上所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中的“間”字是引申義的用法,它傳達了一種政治上的分際和社會秩序的觀念。通過深入分析這個字在特定語境下的含義,我們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左傳》中的智慧,還能夠對春秋時期的社會文化有更深的認識。這句古語至今仍對我們有着示意義,提醒我們在面對複雜問題時,要有清晰的自我定位和行動邊界。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