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真的能“先斬後奏”嗎?正義的背後是皇權

本文已影響1.39W人 

在《包青天》裏,宋仁宗御賜給包拯“三鍘刀”,分別爲分爲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這三口鍘刀可謂威震朝綱,幾乎除了趙禎皇帝本人,大宋各個階層,上到皇親國戚,下到平民百姓,都可以被包拯超越大宋法制規則,來個“先斬後奏”。

所以很顯然雖然這三口鍘刀在開封府代表了公平正義,但本質上卻代表了趙官家無可逾越的皇權。

實際上《包青天》源自於清朝的小說《七俠五義》。在清朝皇帝可以超越朝廷法制以及審判程序,自行決定甚至改變獄案的結果,欽差大臣一旦奉了皇命,的確存在這樣“先斬後奏”的權力。但即便如此,非特殊緊急情況下,出現的頻率也非常的低,像在和平時期如包拯那樣常態化的可能性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

在大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朝代,趙官家本人都不可能存在這樣巨大權力的,更惶談代表趙官家的包拯。

包拯真的能“先斬後奏”嗎?正義的背後是皇權

真正的宋朝的刑偵、抓捕、審訊、複覈、執行等流程,是非常複雜繁瑣的,更關鍵是從頭到尾沒有一個人可以像包拯那樣可以全權干預負責的。

宋朝很講究權力的相互制衡,所以負責抓捕的人是不能參與審訊的,審訊的人是不能負責刑偵的,審訊最複雜,第一個法官羅列各犯罪要素,進行初步預審,審過了,案子一般不會給出結論;再是讓另一個法官審,這就主要看看上個法官有沒有屈打成招,造成冤假錯案,沒問題之後,再來第三輪;第三個法官主要分析案情邏輯存不存在問題,適用什麼法律。最終再把所有過程結果串起來,由一個聯合機構出具判決書,然後所有參與審判的法官都把大名簽上。然後問犯人認不認罪?犯人認罪了,直接可以上報刑部等待批覆,執行就和他們沒關係了。犯人不服,那還得重來一遍。

包拯真的能“先斬後奏”嗎?正義的背後是皇權 第2張

所以像包拯那樣,一言不合,王朝馬漢張龍趙虎,狗頭鍘伺候。動不動連趙官家面子都不買,甚至狠起來連趙官家都打,還打龍袍。雖然讓人看得過癮,但是那畢竟是小說影視劇。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