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包青天 臉不黑是一個眉清目秀的美男子

本文已影響9.28K人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

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曾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貴。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贈禮部尚書,諡號“孝肅”,後世稱其爲“包孝肅”。有《包孝肅公奏議》傳世。

真正的包青天  臉不黑是一個眉清目秀的美男子

網絡配圖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將他奉爲神明崇拜,認爲他是文曲星、奎星轉世,由於民間傳其黑麪形象,亦被稱爲“包青天”。

其實,真實的包公是一個眉清目秀的書生,臉也不黑。

每日漢字編輯查閱了一些正史中關於包拯的記載。但是, 在《宋史·包拯傳》和吳奎的《墓誌銘》中,都沒有關於包拯是黑臉的記載,甚至對他的具體形象也無具體的描述。這說明包拯肯定沒有明顯的外貌特徵,要是有史官肯定不會放過的。

此外,包拯在宋朝是個明星人物,如果他真的是個黑臉,在老百姓當中肯定會被爆料,會被野史記載。但是,每日漢字編輯查閱了一些野史,都沒有關於包公臉黑的記載。

在包公祠二殿的石碑上有一副包公的畫像,上面的包公是白臉形象,五官端正,眉清目秀,身高約1.6米左右。有學者認爲,包公應該不是臉色特別白的,微黑形象,但是絕對不會向影視劇中所描述的那樣,臉色特別特別黑。

真正的包青天  臉不黑是一個眉清目秀的美男子 第2張

網絡配圖

還有人舉出兩個證據。一、包拯出身的家庭,雖然算不上特別富裕,但是在宋朝時也應該是中上等家庭,這樣的家庭中,不會讓包拯去做類似於挖煤工的工作,承受日頭暴曬。二、包拯28歲就考中了進士,說明父母很重視教育。重視教育的父母基因也應該不錯,不會生下臉那麼黑的包公。

安徽合肥包公祠裏供奉的包公像,是一個白麪長鬚的清秀書生,而故宮所藏的包公畫像也證明包拯並不是黑臉。所謂的黑臉,更多的是民間因其“鐵面無私”而進行的演繹和想象罷了。

那麼,是誰讓包公的臉變黑了?

爲了把包拯的形象和戲曲舞臺上代表奸臣的白臉區分開來。二是爲了凸顯包拯的剛正不阿、鐵面無私、不畏權貴、爲民做主,傳達一種青天白日、朗朗乾坤的正氣。

隨着歷史的發展,包拯的這種形象就被廣泛流傳,因此他的形象也就這樣被定格——黑臉印記。

真正的包青天  臉不黑是一個眉清目秀的美男子 第3張

網絡配圖

因爲他執法鐵面無私,斷案進諫毫不留情,所以被史官和一些寫小說的調侃了。歐陽修說他“素少學問”,這裏的學問應是指儒家的爲人處事規範,就是說他不懂人情世故。而且他爲人剛直,很少笑。黑臉,就是拉着臉。民間就傳成他臉黑的跟鍋底似的了。宋朝很注重風儀的,要臉上長個月牙那就是個怪物了,都夠嗆能入仕,現在的外交專業還不招收臉上有痔的人呢。傳說八賢王龐太師都是有名的美男子。

包拯的官宦生涯說實話很平淡,他不是貪官不是昏官,也確實做了一些值得稱道的事情,但遠遠沒有民間傳說的那麼神奇。歷史上沒有王朝馬漢,沒有南俠展昭,沒有足智多謀的公孫先生,沒有三口鍘刀,也沒有殺妻滅子的陳駙馬。陳世美倒是有一個,但人家是清朝官員。清朝這位陳世美,得罪了自己的一個叫胡夢蝶的同鄉,被對方惡意報復,編出一個《秦香蓮》來敗壞他名聲,後來演着演着又把包公搬了進來,成了後來的《鍘美案》。

如果沒有民間傳說和各種文學作品的神話,包拯在歷史上就屬於一個不怎麼值得一提的人物。同時代的歐陽修還曾批評他“素少學問”。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