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爲什麼寧願揹負罵名都要殺四十萬士兵 如果放了就白打了那麼多年

本文已影響3.73K人 

對白起殺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戰國時期,諸侯割據,彼此混戰,大大小小的戰役多的簡直數不過來。而在這麼多的戰役之中,有些戰役是註定要載入史冊的,比如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嚴格意義上來講,應該是秦國統一之路上的最後一塊絆腳石了。在這場戰鬥中,秦國白起坑殺了趙國四十萬士兵,使得趙國境內青壯年皆死,國力大減。

至此以後,秦國最後一位大敵也開始衰敗,山東六國哪怕聯合在一起,也已經無法阻擋秦國統一的腳步了。

白起爲什麼寧願揹負罵名都要殺四十萬士兵 如果放了就白打了那麼多年

而在這個足以載入史冊的戰爭中,卻有一個最爲後人所詬病的地方,那就是白起坑殺了趙國的四十萬軍隊。

那麼,白起爲什麼頂着被後世罵的罪名,也要殺了這四十萬士兵呢?

秦國養不起也不想白打

在這裏普及一個概念,都說長平之戰打了三年,但是這只是針對秦國而言的。《呂氏春秋》上有記載:秦雖大勝於長平,三年然後決,士民倦,糧食竭。

這裏指的三年,其實是從秦國攻打韓國,逼迫其割讓上黨開始的。從這裏開始算,說秦國長平之戰打了三年也不爲過。

白起爲什麼寧願揹負罵名都要殺四十萬士兵 如果放了就白打了那麼多年 第2張

但是真正意義上的秦國和趙國的長平對峙,其時間線也就是幾個月罷了。

這很重要。

衆所周知,趙國和秦國兩方之所以展開最後的決戰,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吃不消了。這也是很多人認爲即使最後沒有將廉頗換下,趙國贏的機會也不多的原因。

白起爲什麼寧願揹負罵名都要殺四十萬士兵 如果放了就白打了那麼多年 第3張

戰爭最後是秦國勝了,這沒錯,但是秦國並不輕鬆。要知道,如果按照長平之戰打了三年的說法,趙國是在最後幾個月才進入的,而秦國早就開始打了。

因此,秦國的糧食壓力是很重的,哪怕秦國有兩個大糧倉。

白起爲什麼寧願揹負罵名都要殺四十萬士兵 如果放了就白打了那麼多年 第4張

衆所周知,古代打仗,糧草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多少大將,都是因爲糧食問題才輸的。

想要彌補戰爭帶來的損耗,掠奪敵人的資源是最好的辦法。可是,秦國攻佔韓國的勝利果實,上黨被趙國截胡了,這也是秦昭襄王憤怒的原因。

因此,秦國擊敗趙國以後,是沒有糧食養這四十萬大軍的。

至於放,更加不可能了。秦國作爲趙國統一天下最後的大敵,現在好不容易打過了,啥獎勵也沒拿到,還把人放了,那秦昭襄王爲啥要發動長平之戰呢?

白起爲什麼寧願揹負罵名都要殺四十萬士兵 如果放了就白打了那麼多年 第5張

如果熟悉長平之戰後續的朋友應該知道,趙國本來答應賠給秦國的城池也沒給。所以說,這四十萬大軍可以說是秦國獲得的唯一酬勞了。

結束語

長平之戰,實際上就是秦國針對趙國的一次戰略打擊。隨着齊國和楚國相繼衰弱,趙國已經是秦國名義上的最後一個敵人,秦昭襄王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

因此,哪怕沒有上黨之爭,秦昭襄王也會找藉口對趙國發動戰爭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