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的第一人皇后陳阿嬌是怎麼失寵的?

本文已影響6.82K人 

要說陳阿嬌,先得講講他爹和他媽是誰。他媽是漢景帝親妹,是文帝將她許配堂邑侯陳午,也就是他爹。很多人見到這種情況就懵逼了,哇靠,陳午何德何能讓漢文帝這麼欣賞她,讓女兒嫁給他這種殊榮!論及家族貢獻,陳午的爺爺陳嬰位列功臣表倒數第二,百戶侯而已,兼任楚相,增至千八百戶,依然不起眼;論及個人資質,陳午才貌平平,百官公卿中沒他這號人物。不過,現在我似乎找到了答案——陳午有錢。堂邑,就是如今的南京六合區。地方不大,卻非常富裕,《漢書-地理志》載曰“堂邑,有鐵官”,說明當時該地盛產鹽鐵。鹽鐵官營,是漢武帝親政後的事兒了,陳家在此經營三代,而稅賦給予中央政府的寥寥,焉不富得流油?漢文帝疼女兒,給她找個有錢的丈夫,情理之中。

漢武帝的第一人皇后陳阿嬌是怎麼失寵的?

網絡配圖

阿嬌,正是陳午與長公主的愛女。史料中並無阿嬌這個稱謂,一般稱其爲陳氏、陳皇后或孝武皇后等,此處從衆。作爲富豪千金,外戚名媛,天潢貴胄,像她這種出身,是很難與“悲催”二字產生實際聯繫的。

那麼,阿嬌的人生悲劇是如何形成的?

漢文帝二年發佈過一道強制令:“……今列侯多居長安,邑遠,吏卒給輸費苦,而列侯亦無由教訓其民。其令列侯之國,爲吏及詔所止者,遣太子。”(《漢書·文帝紀》)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但凡已封侯的,如果沒有在朝廷擔任職務或者受到特許,那麼,都必須回到封地去。由於陳午並無具體公職,因此,我個人以爲,館陶長公主嫁雞隨雞了,一直隨丈夫生活在堂邑,而阿嬌也是在堂邑出生且喝着長江水度過其如花童年及少女時代的。如果阿嬌在堂邑嫁了個士紳子弟,“長門事”這個令人心酸的文學典故還會發生嗎?

然而,漢景帝后元二年廢除了這道詔令,允許諸侯省親,“省徹侯之國”,陳午一家纔回到了長安。這也就不難理解薄太后爲何用遺詔將財產悉數賜長公主了,她死前沒有見到孫女及重外孫女,人生的悲哀莫過於此。相反,陳家得此恩賜,再加上漢景帝對大姐的那份親情,從此呼風喚雨,貴不可言。“金屋藏嬌”的典故,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

漢武帝的第一人皇后陳阿嬌是怎麼失寵的? 第2張

網絡配圖

前140年,漢武帝即位,阿嬌順利成爲皇后,許多人畢生求而不得之種種,在阿嬌的眼裏都唾手可得,以此養成了驕貴性格。《史記·外戚世家》批評曰:“上之得爲嗣,大長公主有力焉,以故陳皇后驕貴。”

同樣的驕貴,於民間未必就罹禍,在朝廷卻必然罹禍。很顯然,阿嬌的失寵,內因多於外因。《資治通鑑》提及“竇太主(館陶長公主)恃功,求請無厭,上患之”,“皇后驕妬,擅寵而無子,與醫錢凡九千萬,欲以求子,然卒無之”。我個人以爲這兩個都不是主要原因。南懷瑾說:“一個人的失敗,往往失敗在最信任、最親近的人身上”。以此,長公主似乎難辭其咎,但古人對修身的要求是不分男女的,先做人,再做事,先知禮,後效行,則成功不遠矣。有事怪親人,跟連坐何異?不公平亦無道理。歷史上沒生育而穩坐後位的女子多的是,按禮制要求,延嗣固然重要,德行更重要,皇后德行不虧,一般也不會被廢。

實際上,竇太后在世的時候,漢武帝就打算廢后,一方面因爲越發的討厭大姑媽,另一方面由於阿嬌吃衛子夫的醋,“聞衛子夫大幸,恚,幾死者數矣。上愈怒。”(《史記》)以至“後寵浸衰”。王太后規勸兒子“宜深慎之!”武帝心領神會,對皇后“復稍加恩禮”。根據詔書,阿嬌被廢,巫蠱是主要罪名,“皇后失序,惑於巫祝,不可以承天命”。這一點,阿嬌確實做了,賴不掉。由於巫蠱在當時屬於大是大非的政治問題,所以面對大姑媽的責問,漢武帝的回覆十分理直氣壯:“皇后所爲不軌於大義,不得不廢。”

漢武帝的第一人皇后陳阿嬌是怎麼失寵的? 第3張

網絡配圖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一道充滿人情味的詔令,改變了一位佳人乃至陳家所有人的命運,也是醉了!當然,人性中的“舍而不能,得而不惜”等因素,或是阿嬌之悲催人生的註解。

所謂“你虐我千萬遍,我待你如初戀”。阿嬌遭遇困境,選擇求助的方式,亦有此蘊藉,如耽於巫蠱、尋醫問藥、千金買賦等,都是爲了挽回丈夫的心。反過來想想,如果阿嬌安分些,珍惜眼前既有,不喝醋,不嫉妒,不妄爲,有所舍,也不至退居長門宮。後世女子當以此爲警惕和糾正。

嫁入帝王家,你自身有缺點,愛嫉妒愛鬧,怎能不失寵。不知進退,緣木求魚,不能圓滿。玉環飛燕皆塵土,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