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狡詐善變曾盜17座唐皇陵 爲何不敢動乾陵

本文已影響2.24W人 

這是五代時期的一個下午,天氣晴好,白雲悠悠不動。梁山上,出現了一團團忙碌的黑點。隨着視野的拉近,旌旗隨風擺動,戰馬時而低嘶,鐵鍬翻飛,士兵們在一位中年將軍的呵斥下揮汗如雨。只見他面相兇殘,隱隱的不安中充滿了對滿山珍寶的期待。不知何時,白雲慢慢隱去,東南風緩緩吹起,一片片黑雲在風中越積越厚,緊接着便是隆隆的雷聲,那雷聲好像從頭頂滾過,突然閃電驟起,伴着一絲絲亮光,雷聲然後重重地一響,炸了開來,頃刻間冒雨入注……將軍和士兵個個面露驚恐之色,這已經是第三次了,只要軍隊靠近梁山,便會如此光景。

他狡詐善變曾盜17座唐皇陵 爲何不敢動乾陵

網絡配圖

這段景象,宋人程大昌在《考古編》就有記載:“史載溫韜概發唐陵,獨乾陵不可近,近之輒有風雨。”當然,這位將軍就是臭名昭著並有“盜聖”之名的溫韜,只不過天象示警後,怕遭報應的溫韜被嚇跑了。

溫韜,原名李彥韜,五代時樑國人。溫韜少年爲盜,後爲李茂貞部將,改姓名爲李彥韜。先任耀州刺史,繼升任義勝軍節度使,後復於朱溫、李茂貞間。溫韜反覆無常的一生,不得不說他在長安做行政長官的那七年。七年間,溫韜趁着戰亂,盜取了關中地區幾乎所有唐朝的皇陵(一說17座)。溫韜盜陵,一般率領衆兵,選擇白天進行粗暴簡單甚至是破壞性的的挖掘。

溫韜盜唐皇陵似乎是天意。有這麼一個傳說,說溫韜降生時,天有彗星劃過天空,並殞落在唐陵所在嵯峨山上。在古代,彗星是最不吉的“掃帚星”,但在沉迷於占卜的星象學家眼裏,溫韜就是一個“賊星”。於是有人斷言,這個任務將給唐皇陵帶來災難的破壞。

無論這是事後附會之說,還是言之鑿鑿的證據,但事實是溫韜趁戰亂確實盜取了唐朝皇陵,這一點無論在正史還是野史都有記載。

他狡詐善變曾盜17座唐皇陵 爲何不敢動乾陵 第2張

網絡配圖

盜墓,自古以來人們對此痛恨至極。在戰火紛飛、風雨飄搖的五代十國也是如此。當時,偷墳掘墓是不赦的大罪。但是他公然盜墓,甘冒天下之大不韙,甚至將所盜物品編成名冊公諸於世,古今中外恐怕無人能出其右者。

溫韜武人出身,不通文墨。頗具滑稽意味的是,溫韜把大量書畫作品帶出昭陵後,獨獨對書畫表面裝裱的華美綢緞感興趣,而將裏面價值連城的內容給仍了,實在可惜。這一點,和民國時期的孫殿英很相像。不過,溫韜在昭陵中是否得到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又是否給撕毀了,依舊謎團重重。儘管我們可以斷定,唐太宗李世民死後,把《蘭亭序》等衆多珍貴的名家書畫真跡作爲陪葬品,帶進了昭陵。但溫韜逐一登記的盜得寶物中,卻無此貼。《蘭亭序》的去向依舊一頭霧水。

他狡詐善變曾盜17座唐皇陵 爲何不敢動乾陵 第3張

網絡配圖

溫韜盜陵的臭名註定爲統治所不齒,加之他多變諂媚的個性,也爲他後來的遭遇埋上了伏筆。儘管他善於利用大批寶藏來打點上下,就連唐莊宗李存勖的皇后劉玉娘都未能倖免。也許,在李存勖眼裏,溫韜就是這樣一個人:你這個溫韜反覆無常,你既反了後梁又投我後唐,明天是不是也反我後唐,況且你盜取的是先唐的陵寢,日後我的陵墓你是不是也會有想法……唐明宗李嗣源繼位後,溫韜被流放德州,並最終被李嗣源賜死。

縱觀歷史,溫韜給中國帝王陵帶來的破壞是災難性的,不可逆轉的。無怪乎,當今史學界、考古界都認爲其爲中國歷史上危險最大的一個盜墓者。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