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古人是如何防火的?古人的防火意識是怎麼記載的?

本文已影響2.35W人 

古人如何防火?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早在周朝時期,古代人就已經有了防範火災的意識,《周禮·天官冢宰·宮正》就記載有:春秋以木鐸修火禁

除了禁火,人家周朝還專門有掌管用火防火的官員,而且要是玩忽職守,還會受到處罰: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疾,季春出火,民鹹従之。季秋內火,民亦如之。時則施火令。凡祭祀,則祭爟。凡國失火,野焚萊,則有刑罰焉。

歷史是古人是如何防火的?古人的防火意識是怎麼記載的?

可見,古人的防火意識出現的非常早,《野客叢書·禁用黃》就記載了春秋戰國時代春申君爲了防火採取的措施:

郡治之黃堂,由春申君在郡,塗雌黃以厭火災,遂爲黃堂故事,外臣下室廬鮮有謂黃者。這個雌黃是一種礦物,是雄黃的伴生礦物,所以兩者被戲稱爲“礦物鴛鴦”。

春申君就把雌黃塗抹在牆體上,而且雌黃燃燒時還會產生一種黃白色的煙霧,所以雌黃能夠一定程度上阻礙火災的進一步擴大,而且還能起到報警作用。

《左傳﹒襄公九年》也記載有早期古人防火的措施還有就是塗抹一些能夠防火的泥巴仰或溼潤具有防火的物質在牆面上,以阻斷火勢的蔓延:火所未至,撤小屋,塗大屋。

春申君還算是有一點科學精神的,我國古人關於這個防火還有一些比較迷信的做法,譬如在古代宮殿的角檐上都會有一個像龍頭一樣的裝飾物。其實這個不是龍,而是龍的第九子螭吻,除了用來顯示宮廷威嚴,螭吻也是驅兇辟邪、鎮火的神獸。

而在唐宋之際,古人的防火意識和防火措施就趨於完善和成熟了,宋真宗年間,開封發生了一場大火災,“延燔左承天祥符門、內藏、朝元殿、乾元門、崇文院、祕閣、天書法物內香藏庫”,這場火災直接催生了我國最早的消防部門“軍巡鋪”。

歷史是古人是如何防火的?古人的防火意識是怎麼記載的? 第2張

東京夢華錄》記載“每坊巷三百步許,有軍巡鋪房一所,鋪兵五人”,此外又“高處磚砌望火樓,樓上有人卓望”,這些士兵的職責就是在全城各點巡視,排除火患,夜間督促老百姓禁火熄燈,由此古人的防火措施算是進入了制度化的時代。

爲了防範火災,古人腦洞大開還會在給房屋取名的時候,也會刻意的加入一些帶有水字旁的字眼,譬如清代的文淵閣是乾隆時期爲了收藏《四庫全書》而修建,取名時就特意加了一個帶有水字旁的淵字。而在其核心藏書樓天一閣前,還開鑿了天一池,既美觀,又能夠拿來救火。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