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時期的散文是怎麼分類的?散文的特點有哪些?

本文已影響1.73W人 

南宋散文不同時期有不同特點,初期以議政之文爲主,中期政論兵之文仍很多,同時論道之文也呈現出空前的繁榮局面,末期散文如同詩一樣,充滿愛國激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1127年北宋滅亡,南宋建立。社會動盪使政治鬥爭形勢和文學創作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在民族危亡時刻,文人表現出強烈的愛國意識。北宋末年那些宣揚享樂、粉飾太平的作品已失去了存在的條件,取而代之的是對亡國的激憤、痛心、反思。所以說,南宋一代各體文學奠定了堅實的愛國主義情調。

南宋時期的散文是怎麼分類的?散文的特點有哪些?

時期

南宋初期(宋代古文的變化期)受社會鉅變(靖康之變)的刺激,散文又重新興盛起來,尤以議政之文爲主,作者多是政壇上的風雲人物。如宗澤的《毋割地與金人疏》、李綱的《議國事》、陳東的《上高宗第一書》、胡銓的《戊午上高宗封事》、岳飛的《五嶽盟誓記》等。這些文章都充滿愛國激情,具有高度的諫爭性和戰鬥性。這時的論政往往要論兵,因而論政之文與論兵之文高度結合。

南宋中期(宋代古文的中興期或全面發展期)的散文又趨於繁榮,此時論政論兵之文仍很多,同時論道之文也呈現出空前的繁榮局面。論道之文主要是些理學家爲倡明理學的“講學”之文,代表人物有朱熹、陸九淵。論政、論兵、論道之文有共同特點,都喜歡引經據典,借古喻今。因而論史之文也發達起來,代表人物有陳亮、呂祖謙。筆記之文既可談今,又可論古;既可論道,又可議政;既有學術性,又有趣味性。代表作有洪邁的《容齋筆記》、陸游的《老學庵筆記》。

南宋末期(宋代古文的結束期)的散文如同詩一樣,出現了文天祥、謝翱、鄧牧等人的悲歌慷慨之作。如文天祥的《指南錄後序》、謝翱的《登西臺慟哭記》、鄧牧的《伯牙琴》。

作家階層

從作家的身份階層來看,皇帝貴戚、名卿大夫、儒生文士、學者、僧人、道士、婦女、遷客、隱士等皆參與到散文創作中來,其中女性作者爲非主流創作主體,作品相對較爲稀少,整個文壇仍由男性主導,其中文人學士是創作的中堅力量,可以這樣說,南宋孝宗時期散文創作的“中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們實現的,正如余英時所言:“宋代是士階層在中國史上最能自由發揮其文化和政治功能的時代。”

南宋時期的散文是怎麼分類的?散文的特點有哪些? 第2張

派別

從作家爲文的宗尚來看,大致衍爲三種傾向:一爲“祖程”派,二爲“宗蘇”派,三爲“合程、蘇爲一家”派。

祖程”派,以朱熹、林光朝、姜特立、王廉清、王明清、張栻、劉清之、舒璘、吳儆、林用中等人爲代表,他們都推崇二程,精通義理,如林用中,朱熹稱其“操履甚謹,思索愈精,大有所益”,總體上重文理輕文詞。

“宗蘇”派,以范成大、尤袤、李石、晁公武、王庭珪、劉一止、沈與求、林季仲、王之道、李流謙等人爲代表,他們推崇蘇軾,以蘇文作爲學習的典範,趙彥衛言:“(南宋孝宗)淳熙中,尚蘇軾,文多宏放。”

合“蘇、程爲一家”派,以程洵、呂祖謙爲代表,周必大雲:“紹興甲寅,予自湘中歸廬陵,有錄事參軍婺源程洵允夫袖長書及所業一通相過,合蘇、程爲一家,心竊異之。”程洵文既有理致,又兼文采,王炎稱其文“大抵理勝而詞彩附之,陶鑄隱括,俱不苟作”,呂祖謙之文也力求融合道學和辭章之學。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