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廁所長什麼樣?探索古代廁所到現代廁所的演變史

本文已影響1.97W人 

古時的茅廁長什麼樣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一、人有三急

衆所周知,自古流傳的一句俗話叫做“人有三急,如廁爲大”,這裏的“三急”指的是性急(如手頭事情緊迫)、心急(如老婆生孩子)、內急(上廁所)。而內急是排在性急和心急之前的,俗語多半來自於普羅大衆的生活經驗,也就是說,在古人眼裏,大多數情況下,上廁所這件事比手頭的急事和老婆要生孩子這樣的大事都要急迫。由此可見,如廁在古人的生活裏,佔據着一個很重要的位置。

事實上,如廁是所有生物都要面對的一個事情,而人與其他生物不同的是,人在這件事情上,比其他生物都更多的、也更持續地投入心思。直至現在,拿解大手這件事情來說,亙古不變的三部曲:找坑、蹲坑、清潔,卻實實在在地在人類的推動下不斷演進。

二、最早的廁所

根據現代考古學者們對西安半坡村氏族部落遺址的考證,距今5000年前,最早的廁所出現了,是一個在房舍旁邊的小土坑,儘管很簡陋,但是可以窺見氏族時代的古人不再隨地大小便了,而是專門開闢一個物理空間來對待如廁這件事。

最初的廁所長什麼樣?探索古代廁所到現代廁所的演變史

從現代人的生活經驗看,貓和狗也是會刨坑如廁的,和氏族時期的古人行爲相近,但是,還是那句話,人類比其他生物厲害的地方,在於對環境有更強大和靈活的改造能力,而不是一味追求自身進化。

再回到最初的廁所,雖然解決了隨處大小便問題,但是把土坑建造在路邊,暴露在露天環境裏,在久而久之的人來人往之下,古人不好意思了。於是,帶有視線屏障的廁所出現了。

最初的廁所長什麼樣?探索古代廁所到現代廁所的演變史 第2張

根據《墨子》記載,在戰國時期,民溷出現了,規定的建造規格是“垣高十二尺以上”。溷就是廁所,漢朝時,廁所甚至與豬圈構成一個整體。垣就是圍牆,十二尺差不多2.7米左右,就這樣,有着高高的圍牆,牆內有如廁的土坑,現代廁所的雛形就出現了。

三、便壺和廁籌

接下來,是現代人通過觀看電視劇而熟悉的兩個關於古人如廁的詞,“便壺”和“廁籌”,雖然很多人都知道這兩個詞,但是不太清楚它們到底是怎麼來的。

“便壺”最早出現在西漢,是在漢高祖劉邦的啓發下發明出來的。劉邦的性格,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粗鄙和不羈,有一次在朝堂上開會的時候,劉邦對漫長的會議很不耐煩,坐在龍椅上一直抖腳,不久就開始內急,但是會議還是持續在開,大臣們陸續不斷地陳述觀點。最後,劉邦實在忍不住了,就指着最後面的一個大臣的帽子,說你的帽子形狀很不錯,取下來讓我解個手。雖然當時那個大臣臉是綠的,都是這件事情傳出去之後,權貴們紛紛效仿,加以改進,打造出了銅製小型便溺器,“便壺”和“便器”由此產生。

最初的廁所長什麼樣?探索古代廁所到現代廁所的演變史 第3張

而“廁籌”則是作爲清潔排泄殘餘的工具在歷史上登場的(類似早期的廁紙替代物),廁籌又稱廁簡,顧名思義,就是一個片狀如簡的工具。而它的材料,通常是竹子或者樹皮,長度在15釐米左右,用法就是每次如廁完,執其一端,然後用另一端擦拭,結束之後穿戴好服飾,到清水處清洗一番,下次就可以再用。

雖然廁籌有節約和使用壽命長的好處,但是長期來看,存在着兩個缺點,一方面體積小,很容易丟失,另一方面比較硬,有點材料用久了還會長毛刺,一不小心就把皮膚劃破,加上常年覆蓋髒物容易滋生細菌,傷口很容易受感染。因此,爲了追求廁籌的表面絲滑,根據《南唐書》的記載,後主李煜甚至親自用上好的竹子製作竹片,然後用臉頰試驗竹片是否光滑。

四、權貴們的推動

從古代廁所到現代廁所演進的歷史來看,真正在背後推動其發展的是來自權貴們的力量。

拿廁所來說,根據《世說新語》等書裏的記載,在西晉時期,富豪石崇家裏的廁所簡直就是人間天堂。一起來看下配置:從裝修角度,廁所如庭院一般大,四周雕龍畫鳳,牆上掛着名家書畫,不知道的人還以爲自己進了藝術展覽館;此外,從服務人員看,多達十個面容精美、穿着得體的侍女在旁服侍,有的手持各種清潔香料,有的準備好乾淨衣服讓如廁者結束後替換。

最初的廁所長什麼樣?探索古代廁所到現代廁所的演變史 第4張

最後,是如廁器具本身,在排泄物下落的下方,是裝滿羽毛的木格柵,一旦重物落下,木格柵便會自動翻轉,重物隨之被翻轉上來的羽毛覆蓋,既美觀又掩蓋臭味。待一切結束之後,侍童再換上新的木格柵。

再拿清潔工具來說,雖然東漢時造紙術就已經被蔡倫改進,紙張變得更加柔軟,不再是一開始那麼粗糙。但是,紙張被作爲承載知識和文化的載體,被社會上下認爲是不可玷污的神聖之物,暫時沒有作爲清潔工具登場。

爲了規避廁籌丟失和被毛刺傷害的風險,有的權貴會選擇用絹絲、麻棉等紡織品來清潔,在中國古代,絹絲麻棉等材料可都是昂貴之物,普通人連棉麻都不能輕易穿到,更別說絹絲了

五、廁紙的出現

而廁紙的真正出現,是在元代的時候。《元史》有記載,護臂略的兒媳十分孝敬公婆,每次公婆出恭,兒媳都會提前拿自己的臉把紙弄軟了纔給公婆擦拭。到了明朝後期,淡黃色的、三尺見方的皇宮專門如廁紙出現了。再到晚清,據《清史》記載,宮廷用紙進一步改進,宮女們會在上面噴水,然後用熱熨斗處理,最後變得十分柔軟細膩。

最初的廁所長什麼樣?探索古代廁所到現代廁所的演變史 第5張

六、背後的演進

從古人如廁這件事的歷史發展來看,最早的廁所出現,體現了人類對不同需求的空間劃分意識,需要擋風遮雨的地方,於是有了房屋,需要專門排泄的地方,於是有了廁所,需要釋放情緒和娛樂的地方,於是有了酒樓、畫船、戲園。這一點足夠說明了人會因爲需求的變化,而不斷推進對周圍環境的改變和使用,而歷史也是在這樣的人與環境的關係中發生變化的。

而普羅大衆與統治在如廁這件事情上的追求差異,本質是貧富差距背後的物質需求程度不同,普羅大衆解決了基本的如廁問題後,就不會想到要用絹絲棉麻來替代風險更高的廁籌,就不會想到蹲廁所很辛苦,希望能坐着如廁,相比之下,統治階級會不斷地追求舒適和品質。因此,拉長曆史的眼光和視角去看日常如廁這件小事,會發現原來貧富差距與物質需求之間的關係,早已潛藏在歷史的每個角落裏。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