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發配寧古塔的才子們,一般都吃什麼?

本文已影響3.5K人 

清代被髮配到寧古塔的南方士子們,除了對當地的環境不喜歡,對該地的飲食也極不習慣,尤其是一類特殊的食物,更令他們有苦難言。但相比於士子而言,當地人卻對該類食物趨之若鶩,整日喜歡將它們擺在餐桌上。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清朝小說或影視劇中,我們往往會看到一個有趣的情節,即某大臣犯下大罪後,皇帝親自宣佈其發配寧古塔,一旦聽到這句話,大臣們往往都會處於崩潰狀態,磕頭如搗蒜的請求皇帝開恩處死自己,以此抵過發配寧古塔的罪名。此時讀者們都會好奇,寧古塔究竟是一個什麼地方?爲何會令犯罪的大臣們如此懼怕?難道它比死亡更令人感到畏懼嗎?沒錯,寧古塔的確是一個可怕的地方。

寧古塔並不是一座塔,而是一個小小的地方,它如今位於我國黑龍江省境內,是女真人崛起的發源地之一。寧古塔地處邊疆,一年四季氣溫極低,每年只有四個月的溫暖之季,其餘時間都是冰天雪地的場景,是古代真正意義上的苦寒之地。

歷史上發配至寧古塔的學子們不在少數,僅順治十四年科考作弊一案,便牽連到數百位南方士子流放至寧古塔,吳兆騫、方拱乾等名士也在其中。南方水鄉多溫柔,士子們早已經習慣了天氣的宜人與溫暖,對於關外的一片蒼茫白雪,自然存在極不適應的感覺。關外氣候寒冷,屋子內需要架設土炕禦寒,但久用牀榻的士子們卻還是不喜歡又熱又硬的土炕,因爲每次早晨起牀的時候,他們都會因爲口乾舌燥喝下一大碗清水。當然,對於以上情況,士子們還可以應付,但當地人的飲食習慣卻令他們感到壓力巨大。

那些發配寧古塔的才子們,一般都吃什麼?

滿族人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自然與中原地區的人們完全不同,他們創造出了一種獨特的飲食文化,其中尤以吃粘食爲代表。關外地區的主要粘食食品就是粘豆包,他是關外人民獨創的一種食物,也是一種頗具民族特色的食品。粘豆包是一種特殊的豆包,其麪皮部分是由粟米(小米)面製成,內部餡料多爲煮軟的紅豆。在冬季時,滿族人會將粟米加水和好,將其揉捏成黏稠態,以麪包裹紅豆餡製成粘豆包。

那些發配寧古塔的才子們,一般都吃什麼? 第2張

粘豆包可以通過冷凍的方式儲存,關外寒冷的室外,正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冰箱,粘豆包被放在室外可以隨取隨用,蒸熟之後軟糯可口且帶有一絲絲甜蜜,口感十分不錯。但南方士子們卻並不喜歡粘豆包,因爲粘豆包雖然比一般的食物抗餓,但十分黏稠,咀嚼起來十分費力,更不利於消化,因此包括吳兆騫在內的文人都曾在著作中抱怨過吃粘豆包的種種不適。

衆所周知,東北地區還有一道著名的菜品名叫“酸菜”,酸菜是由白菜醃製而成的一種特殊菜品,它可煎、可炒、可烹、可燉,尤其是與白肉燉在一起,更是超級美味。但南方人多數不喜歡酸菜的味道,因爲酸菜本身酸味極重且略微帶一些臭味,因此南方士子們往往會對其敬而遠之。

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關外人不同的飲食習慣,原關東原住民喜歡將糧食進行發酵處理,其中酸湯子頗爲著名。

酸湯子也臭的可怕,它是一種由發酵玉米粉末製成的粗麪條,因其口感酸甜,故此得名。酸湯子是今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特色小吃,其發展歷史也相當久遠,但酸湯子發酵時間具有嚴格的規定,稍有不慎便可能引起黃麴黴中毒,前不久的黑龍江酸湯子中毒事件,也爲我們敲響了警鐘。

“江南夜色下的小橋屋檐,讀不懂塞北的荒野”,南方士子們不懂也不習慣關外的氣候與飲食,絕非奇葩之事。但時間永遠是最好的良藥,在關外生活23年後,吳兆騫順利回到了家鄉,但他此時卻完全成爲了一個“東北人”,偶爾還會懷念關外的飲食,反倒是在自己的家長“水土不服”了。不得不說,人的適應能力是可怕的,吳兆騫適應了寧古塔的生活,也留下了衆多的詩篇,這是統治階級所有人都萬萬不會想到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