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宣帝的心腹大臣,劉昉最後什麼結局?

本文已影響4.76K人 

北周宣帝的心腹大臣,劉昉最後什麼結局?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開皇六年(586年),隋文帝以謀反罪誅殺大臣劉昉。劉昉曾在六年前力助隋文帝掌控北周,爲他以後篡周建隋立了大功。那爲何隋文帝會逐漸疏遠劉昉,還誅殺這個有功之臣呢,船長爲你細細道來、

一,

效力北周

北周宣帝的心腹大臣,劉昉最後什麼結局?

劉昉出身北魏大族,爲大司農劉孟良之子,雖然很有謀略,但是爲人奸險狡詐。永熙三年(534年),劉孟良隨孝武帝逃往關中投靠宇文泰,擔任東梁州刺史。劉昉因此隨父親劉孟良依附宇文泰,成爲西魏功勳子弟。

建德元年(572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立兒子宇文贇爲太子,招攬功臣子弟入宮陪侍太子。劉昉因爲是功臣之後,得以入宮陪伴宇文贇。宣政元年(578年),宇文贇即位爲帝,劉昉爲了提升自身地位,於是曲意逢迎與討好宇文贇,因此很得皇帝信任,成爲其親信,得以步步高昇。

二,

投靠楊堅

北周宣帝的心腹大臣,劉昉最後什麼結局? 第2張

大象二年(580年),北周太上皇宇文贇病危,擔心兒子宇文闡年幼無法治國,於是召御正下大夫劉昉、御正中大夫顏之儀入宮,讓二人好好輔佐皇帝。劉昉見宇文闡年幼,而皇太后楊麗華之父楊堅很有威望並與自己交好,便與好友內史上大夫鄭譯商議,讓楊堅輔政。

楊堅假意對劉昉表示推辭,說自己擔不了這個大任。劉昉於是說:“楊公要是能行,就答應。要是不行,那我就自己做了。”楊堅這纔不再推辭,擔任丞相,掌控了北周大權。然後楊堅任命劉昉爲司馬,鄭譯爲相府長史,讓二人輔佐自己。

漢王宇文贊(宇文贇之弟)住在皇宮,護衛宇文闡左右。楊堅想要剷除宇文贊,便召劉昉商議對策。劉昉知道宇文贊見識平庸,沒什麼能力,於是送給他幾個美女就輕而易舉的獲取了信任。然後劉昉騙宇文贊說:“大王是先帝之弟,衆望所歸。現在皇帝年幼,怎麼能主持大事?如今先帝剛走,人心不穩,大王不如先回府上歇息。等待人心安定,再進宮當皇帝,纔是萬全之策”。宇文贊信以爲真,於是回府。

楊堅十分高興,於是升任劉昉爲大將軍、黃國公,對他與沛國公鄭譯更加信任。劉昉、鄭譯因此成爲北周顯貴,不僅出入有親兵護衛,還使百官畏懼。因此當時的人把劉昉與鄭譯並稱“黃沛”,說“劉昉前面牽,鄭譯後面推。”此後劉昉居功自傲,大肆收受錢財。

三,

不久王謙、司馬消難相繼起兵討伐楊堅,支持尉遲迥。楊堅對此更加憂慮,急得吃不下,睡不着。劉昉則對此毫不在意,繼續吃喝玩樂,不理相府政務。丞相府的事務因此越積越多,導致楊堅對劉昉更加不滿。大定元年(581年),楊堅強迫宇文闡禪讓,建立大隋,封劉昉爲柱國。劉昉名義上身居高位,但實際被隋文帝疏遠,無事可做。

四,

謀反被殺

(隋文帝)下詔誅之,曰: 朕君臨四海,慈愛爲心。加以起自布衣,入升皇極,公卿之內,非親則友,位雖差等,情皆舊人。護短全長,恆思覆育,每殷勤戒約,言無不盡。天之歷數,定於杳冥,豈慮苞藏之心,能爲國家之害?欲使其長守富貴,不觸刑書故也……昉入佐相府,便爲非法,三度事發,二度其婦自論。常雲姓是“卯金刀”,名是“一萬日”,劉氏應王,爲萬日天子……(隋書·卷三十八)

劉昉自認爲助隋文帝奪位立了大功,現在卻遭皇帝冷落,因此十分不滿。後來長安發生饑荒,隋文帝下令禁酒。但劉昉卻置若罔聞,命令府中婢女當街賣酒。治書侍御史樑毗因此上書隋文帝,彈劾劉昉貪圖小利,知法犯法。但隋文帝顧念劉昉有功,下令不予追究。可劉昉卻對此悶悶不樂,與同受隋文帝猜忌疏遠的樑士彥、宇文忻結交,共同抱怨世道不公。

開皇六年(586年),劉昉與樑士彥、宇文忻密謀反叛,計劃以樑士彥取代隋文帝。不久事情泄露,隋文帝於是下令徹底調查,拘捕劉昉、樑士彥、宇文忻三人。然後隋文帝調查屬實,下令處斬劉昉等三人,派高熲監斬。宇文忻見了高熲,向他叩頭求饒。劉昉見了說:“事已至此,你叩頭還有什麼用。”最後劉昉等三人被殺,家產則被隋文帝分給文武百官,以此警示他們。

總的來說劉昉以阿諛奉承取得宇文贇信任,成爲北周重臣,對北周局勢產生了決定性影響。當宇文贇因爲荒淫無度而早逝時,劉昉爲了以後能繼續成爲重臣,便選擇了有威望且是皇親的好友楊堅,助他奪取了北周大權,直接奠定了隋朝的基業。但劉昉貪生怕死,在三總管之亂時推辭不肯監軍,又只爲私利斂財,而不幫隋文帝解決困難,因此遭其疏遠,最後因爲氣憤走上謀反道路而被隋文帝處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