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是怎麼一步步奪取後周皇位的?

本文已影響2.35W人 

趙匡胤是怎麼一步步奪取後周皇位的?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定都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這無疑爲終結五代十國的亂世打開了一扇窗,因而趙匡胤也成爲與秦皇、漢武、唐宗並列的偉大君王。不過宋室的皇位終究是篡奪而來的,這多少讓後人對趙匡胤的做法抱有微詞。

北宋繼承於後周,而後周的建立者是郭威,這同樣是一位不世出的人傑,更重要的是他培養了一個雄略天下的繼承人,也就是他的外甥兼養子——柴榮。柴榮從登基到離世總共只有六年,但在這六年的時間裏卻創造瞭如流星般的光輝業績,而且有理由相信在柴榮死之前,趙匡胤是斷不敢有半點篡逆之心的。

趙匡胤是怎麼一步步奪取後周皇位的?

大唐土崩瓦解之後,在帝國的廢墟上先後建立起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至於其他有名或無名的割據政權更是不計其數。在如走馬觀花般的朝代更替中,任何一個軍閥只要實力夠強,就能夠扯起皇帝的大旗,後梁朱溫、後唐李存勖、後晉石敬瑭、後漢劉知遠、後周郭威莫不如此。

圖-俯瞰開封古城,後周、北宋均以開封爲都

事實上,後期趙匡胤“陳橋兵變”幾乎就是郭威篡奪後漢皇位的翻版。在混亂的五代時期,人們沒有大一統的觀念,也逐漸喪失對皇權正統性的執著,這也導致無論郭威叛漢,還是趙匡胤叛周都少有反對聲音出現。

趙匡胤輔佐的最後一位後周皇帝是恭帝柴宗訓,即位之時方纔7歲,在那個崇尚軍功和力量的年代,幼主登基後的威信幾乎爲零,因而也很難得到趙匡胤等一衆武將的信服。其實柴宗訓登基之初的境遇與先皇柴榮很是相似,區別在於柴榮文治武功且手段強硬,爲了壓服衆臣而親征四方,幾年下來幾乎把周圍的強敵虐了個遍。北漢、後蜀、南唐、契丹等無不在周軍的兵鋒下望風而逃,所以諸如趙匡胤之類的悍將也只能在世宗面前俯首帖耳。可惜天妒英才,柴榮未過四十便命隕黃泉,根本來不及爲自己的後嗣培養班底。

而接下來趙匡胤一如郭威顛覆後漢一樣顛覆了後周,公元960年,有消息傳至開封(當時後周的都城),北漢和契丹準備聯合進犯後周邊境。趙匡胤作爲領兵大將接受皇帝的敕令前往禦敵,而接下來發生了十分弔詭的一幕,出征前一秒趙匡胤還是後周的臣子,下一秒回朝趙匡胤已經是受軍隊擁戴的皇帝了。由於陳橋兵變距離誓師出征的時間過短,當趙匡胤的軍隊返回開封時,後周的朝會還沒有散去,此時殿內的百官不得不表明立場,究竟是繼續支持孤兒寡母的後周朝廷,還是擁立握有實權的新皇。

顯然在那樣一個亂世,大家對這樣的事情早已見怪不怪,多數人見風使舵,後周的統治基礎頃刻瓦解。事實上在世宗柴榮臨死之前也曾爲身後事做過鋪墊,比如讓範質、王溥等大臣輔政,符太后臨朝聽政,不過這樣的班底只適用於承平日久的大一統王朝,比如漢之霍光、明之張居正,在五代十國那樣的時代背景下,顯然大家都是靠實力走江湖的。所幸趙匡胤登上帝位之後還沒有斬盡殺絕,對於柴氏的後人也儘可能地予以優待。

然而儘管皇位得來不正,但趙匡胤確實對得起“宋祖”的稱號,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文治武功一樣不落。爲了防備後世仿效五代時期軍事寡頭們的做法,“杯酒釋兵權”應運而生,後來宋朝“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源頭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至此。不過這也造成了兩宋三百年軍事疲弱的弊病,這大概是趙匡胤未曾預料到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