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汪士慎的前半世是個謎?

本文已影響1.17W人 

爲什麼說汪士慎的前半世是個謎?這是因爲他絕口不提自己前半生的任何事情,讓人難以瞭解,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汪士慎還善於做詩,他喜彈琴,特別在他目有痼疾,將成殘廢時,常常撫琴自慰。汪士慎把嗜茶、愛梅及賦詩三者融匯一起,形成筆墨,構成了書畫藝術上的淡雅秀逸的風格。所以,在巢林詩中,詠茶的就有20多首。“茶苦”而清,“梅清”則高,好友金農送他“茶仙”的雅號。

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汪士慎出生在安徽休寧縣富溪鄉,這是個有名的產茶之地。有關汪士慎早年在家鄉的生活、求學等情況,至今仍是個謎,世人知之甚少。他是1723年離開徽州去揚州的,這時他已經37歲。

據說,汪士慎平時寡言少語,與人交往時,從來不提他過去的事,也從來不提他家鄉的事。按常理分析,汪士慎對在家鄉時的際遇,一定有難以啓齒之處。是什麼原因人們無法斷定。在汪士慎留下的作品中也許可以找到他前半生的蛛絲馬跡。

爲什麼說汪士慎的前半世是個謎?

首先是汪士慎的畫作。很多字畫作者,在自己作品的落款中都留下自己的籍貫。這是爲家鄉“爭光”也好,純粹習慣也罷,但至少可以讓欣賞者知道作者是哪裏人。汪士慎在畫作中,常常寫着“富溪汪氏”,有時寫“溪東外史”。由此,人們就只好在休寧的富溪之東去尋找汪士慎的居住地了。

其次是從汪士慎一生多次使用的“別號”上,後人能知道他在家可能排行老六,人們稱他爲“汪六”或“汪六先生”。

再次是汪士慎的詩作。汪士慎留下了一本詩集,名叫《巢林集》。在這部詩集中,比較明顯透露出他的身世的有兩首,一爲:

憶昔同少壯,懷抱多慷慨。

接納重義氣,談笑生悲涼。

從這首詩中,似乎看不出當年的少年,如今是個沉默寡言的人。當然,這自然就讓人想到這個當年胸懷壯志、慷慨大義、談笑風生的少年,可能是在後來的人生變故中遭受挫折、坎坷,而漸漸變處像一尊木偶。

另一首詩爲:

身依故土家何有,鬢欲成翁事已非。

爲什麼說汪士慎的前半世是個謎? 第2張

寄語故人應憐我,我憐無處對春暉。

身在“故士”卻沒有家,這是怎麼回事?是與同村族人有矛盾?是家庭其他成員不容他?不過,雖然已經離開了“故土”,但他還是希望“故人”能同情他,諒解他:他有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的心情,卻因身在異鄉而無法報答!這首詩,多少能讓人讀出汪士慎離開家鄉的無奈……一片無可奈何的慘境。

在汪士慎留下的這些作品中,人們無法尋覓他寫詩、作畫、練字、刻印的師承關係,好像他是個無師自通的怪才。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