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門閥士族:謝安家族的起源與發展

本文已影響1.45W人 

東晉門閥士族:謝安家族的起源與發展,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謝氏家族起源於曹魏,西晉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以後,謝氏隨北方士族一道南下。

但隨着謝安一代人的逝去,謝氏家族在南朝時期走向衰落,到隋唐時期湮沒於塵埃中。

低調務實的博學家族

陳郡謝氏的奠基始祖是曹魏時期的典農中郎將謝纘,謝纘出生於公元214年。

此時已是東漢末期,雖生逢亂世,但謝纘從小勤奮好學,220年曹魏建立以後,來到洛陽太學求學,畢業後,擔任魏明帝曹睿的大司農府官員。

249年,同爲陳郡世家大族的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一舉剿滅以曹爽集團,權傾朝野,務實的謝纘在高平陵之變中選擇中立並稍稍偏向司馬懿。

由於站對了隊,再加上是司馬懿的同鄉,謝纘自然被司馬懿高看一眼,很快謝纘就從一個普通的大司農屬官被提拔爲典農中郎將(相當於太守級別)。

隨後被司馬懿派往長安,管理屯田,謝纘到任後教民耕種,年年豐收,糧食物資源源不斷供應軍隊,致使曹魏兵強馬壯,最終打敗吳、蜀兩國,三分歸一。

謝纘的兒子謝衡,即謝安的祖父,遺傳了其父親勤勉務實的作風,非常精通儒學,學識淵博,在晉武帝司馬炎時期擔任國子監祭酒,即晉朝的洛陽太學校長。

雖然聽上去風光,但實際卻很累,在當時的上流社會,流行的是被儒家視爲異端的老莊玄學。

因爲士族集團擁有大量田產莊園,生活優渥,注重個人精神追求,儒家那一套入世理念不受歡迎。

所以務虛的玄學壓倒儒學成爲主流意識形態,而謝衡在官場裏就成個異類,大家都敬而遠之。

到了謝衡的兒子謝鯤(謝安的伯父)、謝庾(謝安的父親)那裏,情況稍稍有所改變,他們致力於振興謝氏。

雖出身儒學世家,但卻熱衷學習玄學,積極融入士族主流社會,並搭上了琅琊王氏,尤其是謝鯤,與後來成爲東晉大權臣的王敦成爲密友,並跟隨王氏南渡,支持建立東晉政權。

謝鯤在王敦的大將軍府中擔任長史,在王敦作亂後被任命爲豫章太守,病逝於任上,謝裒在南下後被任命爲參軍,後來先後擔任太常卿、吏部尚書、國子祭酒,死於任上。

所以謝氏在東晉站穩腳跟,並從—般的官宦之家演變爲世代爲官的世家大族。

東晉門閥士族:謝安家族的起源與發展

不過謝氏還沒有形成與琅邪王氏齊名的地位,正如近代學者餘嘉錫所說:

“謝氏雖爲江左高門,而實自萬、安兄弟其名始盛。謝褒父衡雖以儒素稱,而官止國子祭酒,功業無聞。”

直到東晉中後期,謝安一代的崛起,謝氏家族才實現地位的飛躍。

謝安:挽狂瀾於既倒的無雙國士

公元320年,謝安出生,在少年時期,謝安就表現出遠超同齡人的城府深沉,思維敏捷,而且能寫一手漂亮的行書,由此受到出身於琅琊王氏的著名宰相王導的器重。

謝安雖年紀不大,但在上層社會已享有較高的聲譽。

不過年少清高的謝安並不想憑藉出身去謀取高官厚祿,反而隱居起來,與王羲之等一班名士頻繁交遊,出門便捕魚打獵,回屋就吟詩作文,無論朝廷如何徵召,就是不出來做官。

東晉門閥士族:謝安家族的起源與發展 第2張

直到359年,他的堂兄謝萬在北伐前燕時因作戰失利被免爲庶人,謝氏的權勢地位因此受到很大威脅,爲了挽救家族危亡,謝安纔不得已出仕,此時他已經四十多歲。

一開始謝安在徵西大將軍桓溫帳下擔任司馬,361年謝安被任命爲吳興太守,其後擔任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正式躋身東晉軍政要員行列。

謝氏家族在朝中的影響力逐漸加強,弟弟謝石、侄子謝玄等均擔任官職。

不過在372年,司馬昱就因受制於桓溫而憂憤成疾,不久病逝,十歲的司馬曜繼承皇位,第二年桓溫率軍入朝覲見。

一時間人心浮動,由於謝安是司馬氏的堅定擁護者,當時從士族到百姓,都認爲桓溫此行會對謝安不利。

但是謝安卻從容不迫依舊出城迎接桓溫,與其談笑風生,而與謝安同行的出身太原王氏的王坦之嚇得汗流浹背,連手版都拿倒了。

不過謝安的機智和鎮定倒是讓桓溫心裏沒了底,所以桓溫始終沒敢對二人下手。

由於司馬曜年幼,北有胡族,南有強臣,東晉政權處於岌岌可危的地步,是謝安的忠誠輔佐護衛,才使晉室得以安穩。

同年三月,大權臣桓溫病逝,東晉的內部危機暫時解除,謝安升任尚書僕射,總領朝政。

謝安執政後認定北方的胡人政權前秦與東晉遲早必有一戰,爲了團結內部,謝安主動與桓氏家族和解,任命桓衝擔任荊州刺史,掌管長江中游七州軍事,達到“荊揚相衡,則天下平”的目的。

377年,謝安升任司徒、侍中,負責長江下游所有軍務,謝尚、謝萬、謝石、謝玄、謝琰等人也各領強兵遍佈方鎮,謝氏家族幾乎壟斷了東晉王朝的軍政大權。

其中,謝安的侄子謝玄出任兗州刺史,負責長江下游江北一線的軍事防守,並訓練出戰鬥力強悍的北府兵,以備北方來襲。

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率領號稱百萬大軍南下(實際是二十萬),想吞滅東晉,統一天下。

胡人來勢洶洶,建康城內一片恐慌,“五胡”蕩平北方,眼看又要血洗江南,江左百姓面臨生死存亡。

可是謝安依舊鎮定自若,以總指揮的身份挑起對抗前秦的重任。

在整合士族集團力量後,以謝石爲征討大都督、謝玄任前鋒都督、謝琰任輔國將軍,率七萬北府兵前去抵禦,四人聯合導演了一場震古爍今的“淝水之戰”。

同年十一月,謝玄不懼前秦人數衆多,率五千精兵突襲,打了前秦一個出其不意,取得洛澗大捷,極大鼓舞東晉士氣。

十二月兩軍決戰淝水,此時謝安、謝玄等人早已通過前秦軍中將領朱序等人瞭解苻堅大軍人心渙散,情緒低落的情報,於是暗暗約定暗號。

當前秦主力在淝水河畔後移安營時,晉軍渡水突擊。朱序等人在秦軍陣後大叫前線的秦軍戰敗的消息,秦軍後方陣腳大亂,隨後晉軍渡過淝水全力出擊。

前秦措手不及,前後踐踏,死傷落水者無數,淝水之戰以謝安的全面勝利告終。

當捷報傳回後方時,謝安正在與客人下棋,他看完捷報,仍不動聲色地繼續下棋,最後連客人都忍不住問他,但謝安只是淡淡地說敵人已經被打敗了。

直到下完棋,客人告走了以後,謝安才抑制不住心頭的喜悅,高興地回到室內,腳上木屐的屐齒都碰斷了,淝水之戰的勝利,標誌着東晉政權得以保全,老百姓免遭生靈塗炭。

謝安以總統諸軍被推爲首功,個人聲望達到頂點,更使謝氏家族有無限榮光,戰後,謝安進位太保,都督十五個州的軍事,掌握全國軍政大權,謝石爲中書令,掌握朝政中樞。

然而水滿則溢,月盈則虧,謝氏的興盛引起司馬曜的猜忌,君臣嫌隙越來越大,但位高權重的謝安並沒有貪戀權力,或者沒有像過去的王敦、桓溫等士族鋌而走險,而是大度的選擇交出權力。

385年謝安辭去所有職務,自請出鎮廣陵躲避,並隱居東山,同年10月,謝安病逝於建康,享年六十六歲。司馬曜給予其很高的禮遇。

從衰落到消亡

隨着謝安爲代表的謝氏第四代的老去,謝氏家族開始走下坡路。

首先是軍權的喪失。到了晉末南朝劉宋初期,謝氏出任軍職人數明顯減少,而且有軍職的多是虛銜,實際領兵者僅有謝混、謝晦兩人。

其中,謝混在晉末被劉裕殺害,而謝晦在北伐中與檀道濟交兵後臨陣倒戈,最終兵敗被殺,其兄弟謝遁、從子謝世基被斬首示衆,至此,謝氏的軍權全部喪失。

其次是文職的削弱,其特點是有職而不秉政,出仕變成了門戶的點綴。

當時的劉宋一方面需要借用謝氏家族這樣的世族來裝點門面,但又怕他們威脅自己的權勢,於是便設計出一批高官顯爵來專門供養這些世族。

比如謝氏第六代中的謝澹,他是謝安的嫡孫,宋初任太尉、太保,雖然官位非常高,但卻沒有任何職權,僅是主持過宋武帝的登基儀式而已。

從宋末到陳整個南朝時期,謝氏在這一時期擔任的有侍中、散騎、中書監令等,但曾經地位顯赫的侍中地位在宋以後繼續下降,最後成爲閒散之職。

謝氏與軍政大權的距離越來越遠,由於謝氏家族遠離權力中樞,引起了家族地位的下降。

陳朝末年,整個家族中只剩下謝貞一人,所擔任的也只是六品官,再加上家族成員少,近親中又沒有強有力的人物,謝氏已經淪落爲孤寒之族。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