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岡石窟第三窟靈巖寺洞的特色是什麼?靈巖寺洞介紹

本文已影響1.77W人 

雲岡石窟第三窟靈巖寺洞的特色是什麼?這個石窟原設計爲大型塔廟窟,但終北魏一代未能完成。窟外依崖原建有木構大閣,今僅存上方一排12個樑孔,說明當年的佛閣爲面闊十一開間鉅製。

上層臺面兩端各一座三級方塔,兩塔間鑿二明窗,明窗之間爲一廡殿形窟室,主像雕交腳彌勒。窟面東西各開一門,窟內北壁雕阿彌陀佛、觀世音和大勢至菩薩三尊像,即“西方三聖”。主尊阿彌陀佛高10米,倚坐,面部圓潤豐滿,神態超然。兩側菩薩頭戴寶冠,精美莊嚴。其雕鑿年代,目前有北魏、隋、唐及遼四說,多依據造像藝術風格而推論。窟內留下的分割、揭取岩石的遺蹟,是瞭解古代石窟開鑿方法的珍貴實物資料。

雲岡石窟第三窟靈巖寺洞的特色是什麼?靈巖寺洞介紹

佛塔的演變不僅是形式上的變化,而且其所代表的的深層含義也在不斷變化。在印度,塔是爲了紀念高貴賢哲和文化豪傑喬達摩佛的涅槃,因此,西印度地區支提窟內的佛塔被設計爲一座圓冢。克孜爾中心柱窟內的佛塔採用蘑菇形,塔前面開龕造像,是因爲墳冢爲死者屋舍,而佛是“神”。至此塔的社會功能已發生重要轉化,從紀念死者的象徵變爲拜神的標誌。佛陀從一“聖者”向“神”轉變。在中國文化中,釋迦牟尼被視爲全能的大神,因此,中原北方塔廟窟內的中心塔柱採用了高塔形建築,它是外來石窟建築形式與中國本土傳統文化結合的產物,意味着對權利與命運的保護。塔柱四面開龕造像,表明佛陀已完成了從聖人向神的轉化。

不同文化圈內的塔廟窟,存在着較大差異和地域性。西印度支提窟,爲塔廟窟原型;龜茲境內的中心柱窟,可視爲印度和中原北方塔廟窟之間的媒介形式;中原北方塔洞,是漢化了的塔廟窟。三大文化圈內的支提窟,分別代表了印度、新疆和中原北方三種不同的塔廟窟模式,三大地域中塔廟窟的興建史,可視爲佛教石窟發展的縮影。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