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的發生,李世民真的是被逼的嗎?

本文已影響1.91W人 

玄武門之變發生在唐朝,是唐朝最兇險的政變之一。你們知道嗎,接下來本站小編爲您講解

唐朝武德九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李建成、李元吉,逼迫李淵讓權,自己走上了人生巔峯。

關於“玄武門之變”的發生,李世民是“被逼無奈”還是“蓄謀已久”?一直頗有爭議。

就我個人看來,“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在通過政治手段爭奪儲位失敗後的被逼無奈。

爲什麼這麼說?這是根據史書上記載的“玄武門之變”前,李淵、李建成及李元吉、李世民這三個關聯方的態度,而推斷出來的。

一:李淵的態度

在“玄武門之變”發生前不久,唐高祖李淵已經在李世民跟李建成的儲位之爭中,做出了自己的決定。

玄武門之變的發生,李世民真的是被逼的嗎?

李淵的決定對於李世民來說,不是那麼美好,他選擇了李建成,並督促李世民離開長安,退居洛陽。

根據《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中的記載,李淵在得知李世民去李建成家裏飲酒,並導致身體不適後,和李世民有了一番對話:

因謂世民曰:“首建大謀,削平海內,皆汝之功。吾欲立汝爲嗣,汝固辭;且建成年長,爲嗣日久,吾不忍奪也。觀汝兄弟似不相容,同處京邑,必有紛競,當遣汝還行臺,居洛陽,自陝以東皆王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漢樑孝王故事。”世民涕泣,辭以不欲遠離膝下。上曰:“天下一家,東、西兩都,道路甚邇。吾思汝即往,毋煩悲也。”

李淵肯定了李世民在建立唐朝時的功勞,也明白告訴了李世民,自己不會廢除李建成,但作爲父親,也不忍心看着兒子們之間互相攻伐,因此,希望李世民去洛陽。

李淵的這個決定,是一種鴕鳥政策,他知道兩個兒子已經勢成水火,從皇位傳承的角度,他應該用政治手段徹底打擊一方,使之不能再成爲儲君的威脅。

但從父親的角度,李淵又不忍心傷害到任何一個兒子(單指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這三位嫡子),李淵最終選擇了當一個父親,剝奪了李世民成爲儲君可能的同時,又給了他經營洛陽的權力。

如果“玄武門之變”沒有發生的話,且李淵的這個決定得以實施,很有可能造成唐朝未來的分裂,“居洛陽,自陝以東皆王之”的權力給到善戰的李世民身上,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根本就不用猜。

這是李淵作爲一個父親,在無奈之下的妥協,反正,身後事他也看不到,他只能儘量保證,在自己生前讓皇位順利傳承,讓幾個兒子都活着。

當然,因爲李建成、李元吉的阻撓,以及“玄武門之變”的發生,李淵的設想沒有成爲現實,但他的態度,讓李世民絕了通過政治手段爭奪儲位的可能。

二:李建成、李元吉的態度

李淵想讓李世民去洛陽,別說李世民自己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也不願意,因爲那樣的話,將來只能通過軍事手段消滅李世民,跟李世民比打仗?誰有這個把握?

因此,這兄弟倆趕緊勸說李淵改變主意,也順利地說服了李淵,《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中記載:

將行,建成、元吉相與謀曰:“秦王若至洛陽,有土地甲兵,不可複製;不如留之長安,則一匹夫耳,取之易矣。”乃密令數人上封事,言“秦王左右聞往洛陽,無不喜躍,觀其志趣,恐不復來。”又遣近幸之臣以利害說上。上意遂移,事復中止。

不僅如此,李建成、李元吉還開始勸說李淵殺掉李世民,李淵當然不肯答應,他要是能狠下心來,也就不會有“玄武門之變”了,《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中記載:

元吉密請殺秦王,上曰:“彼有定天下之功,罪狀未著,何以爲辭!”元吉曰:“秦王初平東都,顧望不還,散錢帛以樹私恩,又違敕命,非反而何!但應速殺,何患無辭!”上不應。

除了對李世民本人下手,李建成、李元吉也在想辦法剪除李世民的羽翼。

“玄武門之變”前,他們試圖通過告發張亮(凌煙閣功臣之一,李世民在洛陽招攬豪傑的主要負責人之一)謀反,抓捕刑訊尉遲敬德,調離程咬金、段志玄、秦瓊等出外,調離房玄齡、杜如晦出秦王府等手段,一步步的削弱李世民。

李建成、李元吉可比李淵心狠得多,和李世民其實是不相上下的,他們的態度就是,不能放跑李世民,趁着己方佔據優勢,要把李世民留在長安,就地解決。

玄武門之變的發生,李世民真的是被逼的嗎? 第2張

三:李世民部下的態度

一個好漢三個幫,李世民能否繼承皇位,從爭奪之時起,就不僅僅代表李世民個人的利益,還代表着一大羣依附於他的人的利益。

用什麼手段爭奪皇位,李世民也要參考秦王府臣屬的意見,畢竟,不管李世民怎麼想,都需要有人幫助實施,如果寒了臣屬的心,他也就是孤家寡人,啥也幹不成。

根據史書的記載,李世民的親信們的態度都很一致,就是發動政變奪權。

首先看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這三位秦王府排前三的謀臣的態度,《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中記載:

秦府僚屬皆憂懼不知所出。行臺考功郎中房玄齡謂比部郎中長孫無忌曰:“今嫌隙已成,一旦禍機竊發,豈惟府朝塗地,乃實社稷之憂;莫若勸王行周公之事以安家國。存亡之機,間不容髮,正在今日!”無忌曰:“吾懷此久矣,不敢發口;今吾子所言,正合吾心,謹當白之。”乃入言世民。世民召玄齡謀之,玄齡曰:“大王功蓋天地,當承大業;今日憂危,乃天贊也,願大王勿疑!”乃與府屬杜如晦共勸世民誅建成、元吉。

毫無疑問,他們把前途都寄託在李世民身上,危急時刻,他們也是拼了,力勸李世民發動政變。

再來看李世民麾下的幾員大將的態度,首先是尉遲敬德,他是態度最積極的,李建成、李元吉都把他抓起來嚴刑拷打過了,他還客氣個什麼?

當李世民安插在太子府的內線王晊提供確切情報,說李建成、李元吉準備對李世民下手,李世民又對發動政變猶豫不決時(很有可能是假惺惺,有些事,不能從他口中說出來),是尉遲敬德力勸李世民早下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中記載:

世民嘆曰:“骨肉相殘,古今大惡。吾誠知禍在朝夕,欲俟其發,然後以義討之,不亦可乎!”敬德曰:“人情誰不愛其死!今衆人以死奉王,乃天授也......大王不用敬德之言,敬德將竄身草澤,不能留居大王左右,交手受戮也!”......敬德曰:“王今處事有疑,非智也;臨難不決,非勇也。且大王素所畜養勇士八百餘人,在外者今已入宮,擐甲執兵,事勢已成,大王安得已乎!”

除尉遲敬德外,最早勸說李世民應該動手的秦王府下屬武將,其實是程咬金,他早在武德七年時,就提醒過李世民,《舊唐書·程知節傳》中記載:

武德七年,建成忌之,構之於高祖,除康州刺史。知節白太宗曰:“大王手臂今並翦除,身必不久。知節以死不去,願速自全。”

此外,高士廉(長孫皇后親舅舅)、侯君集等,也是主張儘快動手的積極分子之一,《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中記載:

世民腹心唯長孫無忌尚在府中,與其舅雍州治中高士廉、左候車騎將軍三水侯君集及尉遲敬德等,日夜勸世民誅建成、元吉。

玄武門之變的發生,李世民真的是被逼的嗎? 第3張

由上述記載看,李世民秦王府的主要親信文武,都是主張李世民發動政變的推手,李世民必須要考慮到他們的態度。否則,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

當然,李世民本人的態度也一定是趨向動手發起政變,但他不會親口表態,一定是如上述記載般,借屬下的口提出來,然後他被迫同意,表示出自己其實是無可奈何才發動政變的。

他的屬下們,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個個都是人精,一定能看出李世民的態度,他們也樂意爲李世民背鍋。

綜上所述,“玄武門之變”的發生,李世民是被逼無奈,但這個被逼無奈並非是因爲他遭受李建成、李元吉一方迫害。

政治鬥爭是殘酷的,李世民也不無辜,他在此前的爭位過程中,也同樣迫害過李建成、李元吉,誰也不是聖母。

而李世民之所以採用最極端的手段奪權,是因爲通過常規政治手段去爭奪儲位已經不可能成功了,李淵放棄了他,李建成、李元吉以勢壓人,步步緊逼。

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要麼灰溜溜逃離長安,另起爐竈,要麼就奮力一搏。好在,即使李世民在政治上被壓得喘不過氣,秦王府的屬下們都還很團結,衆口一詞的支持李世民來個狠的。

加上李世民自己也不是省油的燈,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他,也不會對李建成、李元吉妥協,因此,“被逼無奈”發動了“玄武門之變”。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