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張飛的表字究竟是“益德”還是“翼德”?

本文已影響2.09W人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張飛的字在歷史上是“益德”,小說爲什麼寫成“翼德”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要說明的是,張飛的字是怎麼從“益德”變成“翼德”的文獻演變問題一直有學者進行研究,但學界至今對此並沒有定論。小編這裏只是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屬於一家之言,大家姑妄聽之就可以了。

三國時期,張飛的表字究竟是“益德”還是“翼德”?

中國的表字與本名的關聯方式主要有四種:第一種是近義詞,比如周瑜字公瑾,瑜和瑾都是美玉的意思;第二種是出自同一名句或者意思相輔相成,比如趙雲字子龍,雲和龍都出自於名句“雲從龍”。

第三種是反義詞,比如呂蒙字子明,蒙和明就是反義詞;第四種則是意義延伸或者邏輯推導,比如漢朝人的“忠”是希望漢朝興盛,所以黃忠字“漢升”。張飛的字與名自然也包括在以上四種方式之內。

而張飛表字的問題是:“益德”與“翼德”都能與“飛”聯繫起來。按照東漢察舉制“以德爲先”的標準,道德水平越高的人前途越光明,越能飛黃騰達。按照東漢時期的社會邏輯,“益德”與“飛”確實有聯繫。

三國時期,張飛的表字究竟是“益德”還是“翼德”? 第2張

與“益德”相比,“翼德”與“飛”的聯繫更爲直接。因爲人類已知的絕大部分飛行都需要依靠翅膀,所以“飛”自然是“翼之德”,這要比“益德”與“飛”的關聯更容易理解。《華陽國志》記載張飛的字就是“翼德”。

雖然《華陽國志》的可信度遜於《三國志》,但與“飛”關係更直接的“翼德”更容易被老百姓接受,不像瞭解“益德”與“飛”的關係還要了解東漢察舉制和社會心理。“翼德”的知名度就逐漸超過了“益德”。

到了宋元時期的評話和戲劇中,“張飛字翼德”已經成了普遍人設,“益德”則基本消失了。《三國演義》雖然基本按照《三國志》改編,但沿用了宋元評話和戲劇中“張飛字翼德”的設定。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