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曾經是戰無不勝的名將,爲何最後卻投降項羽?

本文已影響2.45W人 

章邯曾經是戰無不勝的名將,爲何最後卻投降項羽?其實縱觀歷史我們會發現一個規律,害死名將的往往不是戰場,而是政治。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關於章邯的首次出場,史書上是這麼描述的:

(二世)二年冬,陳涉所遣周章等將西至戲,兵數十萬。二世大驚,與羣臣謀曰:“柰何?”少府章邯曰:盜已至,衆彊,今發近縣不及矣。酈山徒多,請赦之,授兵以擊之。”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將····

其中卻有這麼幾個細節,非常值得我們注意:

首先,章邯在領軍之前的官職是“少府”。

注意,這兩個字非常重要!

它們直接向我們傳達了這麼一個信息:章邯應該早就認識秦二世,而且他的忠心和能力頗得秦二世的認可。

爲什麼這麼說呢?

因爲,“少府”一職在秦漢時期的主要職責就是:管理皇室私財、以及帝王的生活事務。

很明顯:就算秦二世再糊塗,他也不可能將自己的錢包,交給一個不信任的陌生人去打理,更不要說,讓這個陌生人去照顧自己的私生活了。

而且,在四面受敵的危難之際,從章邯剛提出“可行性建議”,秦二世就立馬照準,並予以實施的這一史實來看:在此之前,章邯爲秦二世辦的差事,應該是從來沒有讓其失望過。

劃重點:章邯是頗受秦二世信任的嫡系!

請大家記住這一點,它直接關係到章邯後續的人生抉擇。

得到兵權之後的章邯,也確實沒有辜負胡亥的信任與看重。

在極短的時間內,章邯就將數十萬囚徒,訓練成了戰無不勝的勁旅;然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章邯又把已經野火燎原的起義大軍,打成了“炭渣子”:

周章出關,止屯曹陽,二月餘,章邯追敗之。復走澠池,十餘日,章邯擊,大破之。周文自刎······二世益遣長史司馬欣董翳佐章邯擊盜,殺陳勝城父,破項梁定陶,滅魏咎臨濟。

周章、陳勝、項梁、魏咎,這幾個有頭有臉的起義軍首領,都先後被章邯擊敗。

毫無疑問,此時的秦帝國已然看到了江山永固的希望。

可惜,在之後的章邯卻失誤連連,直接導致了秦軍的一再敗北。

章邯犯下的第一個錯誤是:

當時,章邯覺得楚地最大的起義軍頭目項梁已經死了,就把那“漏網之魚”沒放在眼裏;然後調轉槍頭,前去趙國地區平叛了。

章邯已破項梁,以爲楚地兵不足憂,乃渡河,北擊趙,大破之。

章邯曾經是戰無不勝的名將,爲何最後卻投降項羽?

而我們都知道,那些楚國的漏網之魚裏有一條叫作項羽的魚苗,最終長成了大鯊魚,併成了章邯與大秦帝國永遠的噩夢。

但是,客觀地說:章邯的這個錯誤還屬於無心之過,畢竟,當時的項羽仍屬於寂寂無名的狀態;比起追逐個別流寇,平定那些佔據着城池的起義軍,纔是章邯的本職工作。

然而,到鉅鹿以後,章邯犯下的另一個錯誤就不值得原諒了:

秦二世三年,當章邯接連勝利,將趙國義軍,逼迫到只能龜縮於鉅鹿城時,大秦正規軍、“王離軍團”奉命“支援”章邯。

但是,此後的事情發展就有些頗爲值得我們玩味了:

前面我們說了,在此之前一直是章邯在追着義軍打,按理來說,就算王離前來支援,也是給章邯打下手的。

可是呢?

最終的結果卻是,王離軍團成了主攻,負責圍攻鉅鹿城;而章邯成了助攻,只是率軍供應糧草!

張耳與趙王歇走入鉅鹿城,王離圍之······章邯築甬道屬河,餉王離。

這就很有意思了!

很明顯:章邯和王離是“不和”的!

想來也可以理解:

王離的父祖王翦、王奔和蒙武、蒙恬父子,是一起扛過槍的過命兄弟;當時,秦二世處死蒙氏一族時,在王離的內心深處,肯定是有頗多“不忿”之情的。

以這樣的情形推演下來:正規軍出身的王離自然不會對這個秦二世的嫡系、又是“雜牌軍”的章邯有什麼好臉色。

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此事的最終的結果就是:當項羽破釜沉舟、九戰九捷全殲王離軍團時,曾經戰無不勝的章邯,卻一直在作壁上觀,沒有對王離伸出任何援助之手。

於是(項羽)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大破之,章邯引兵卻。

也就是說,由於秦廷內部的政治派系之爭,導致鉅鹿戰敗,從而使大秦帝國與起義軍的軍事實力徹底發生逆轉!

章邯曾經是戰無不勝的名將,爲何最後卻投降項羽? 第2張

然而,更爲離奇的是,經過鉅鹿之戰的章邯,貌似再也沒有了當初率領一衆囚徒,就可橫行天下的心氣——面對項羽的出擊,他根本無心應戰,而是一再退卻。

如果說章邯對王離見死不救,還算是事出有因的話,那麼,他之後爲什麼“一再退卻”就很值得思考了。

首先,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章邯絕不是被項羽的氣勢嚇住了。

畢竟,在當初章邯也曾兩次敗於項梁之手,但是,最終他卻一鼓作氣乾死了項梁。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章邯的“戰鬥意志”不堅定了呢?

最爲合理的解釋還是因爲“政治”:

據史書記載在鉅鹿之戰後,秦二世曾經因爲戰事不利,派人批評過章邯。

當時,章邯也曾派司馬欣前去咸陽,意欲面見二世,陳說內情。

可是,由於趙高此時已經有了弒君之心,便從中作梗,不僅沒有讓秦二世與心腹章邯接上頭,並且還要殺了章邯的使者司馬欣。

秦軍數卻,二世使人讓章邯。章邯恐,使長史欣請事。至咸陽,留司馬門三日,趙高不見,有不信之心······欣至軍,報曰:“趙高用事於中,下無可爲者。今戰能勝,高必疾妒吾功,不能勝,不免於死。願將軍孰計之!”

最終,面對項羽的攻擊,與秦二世的責難,面對上述無門的鬱悶,騎虎難下的章邯,不得不選擇投降項羽。

也許,這就是名將的悲哀吧!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