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那麼欣賞項羽的理由是什麼?

本文已影響4.76K人 

很多人不理解李清照那麼欣賞項羽的理由是什麼?其實李清照讚美的是項羽的死亡,項羽沒有選擇屈辱的活着,最後選擇慷慨赴死。

金兵入侵,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選擇屈辱的活着,宋朝皇室選擇屈辱的活着。李清照以此諷刺這些貪生怕死之徒。

項羽是李清照心目中的英雄,這個英雄具有濃烈的悲劇色彩。李清照所處的時代讓她感到痛苦,面對國破家亡,李清照把一腔熱血、無限悲憤揮灑進對項羽的歌頌中。

李清照那麼欣賞項羽的理由是什麼?

一、李清照用項羽的事蹟,諷刺丈夫趙明誠

李清照和趙明誠門當戶對,更難得的是,趙明誠很欣賞李清照的才華,兩個人有相同的志趣愛好。兩人婚後過了一段很恩愛的日子,如果不是金兵入侵,他們思想深處的差距可能一輩子不會暴露出來。

我們知道,苦難造就詩人。李清照如果一直生活在太平盛世,有疼愛她的丈夫,優渥的生活,可能不會留下那麼多著名的詩篇。其中趙明誠的“背叛”最令李清照寒心,李清照是個有道德“潔癖”的人,看不起趙明誠這種懦夫。

我們如果身處李清照那個時代,可能感觸會更深刻。李清照覺得趙明誠拋棄全城的百姓,獨自逃跑,很不負責任。但這只是趙明誠的錯嗎?趙明誠一個人是無法力挽狂瀾的,趙明誠是個普通人,但是李清照希望自己的丈夫是項羽一般的英雄。

李清照對趙明誠很失望,這其中也夾雜着李清照對自己身爲女子無法報國的不滿。李清照從小熟讀四書五經,如果去參加科考,李清照絕對能進入朝堂。可是,李清照女子的身份成爲枷鎖,她希望趙明誠能代替她完成志向。

趙明誠寫詩不如李清照,思想覺悟也達不到李清照的高度。面對金國的入侵,趙明誠只是做了所有普通人會做的事情——逃跑。我們站在李清照的角度,能理解李清照對趙明誠的失望,李清照大力讚賞項羽,其實就是在諷刺趙明誠。

趙明誠能跟項羽比嗎?趙明誠沒有資格去跟項羽比較,項羽可是被太史公司馬遷寫入本紀的人物,本紀是記載帝王的生平事蹟。李清照同樣也給了項羽極高的評價,稱項羽爲“人傑”、“鬼雄”。

李清照寫這首詩,與其是諷刺趙明誠,更多的是抒發自己對現實的不滿。李清照的苦心註定是白費,趙明誠沒有一絲愧疚。我們能理解李清照的心情,但是我們可能會做出與趙明誠相同的選擇。

都說螻蟻尚且偷生,何況趙明誠是個普通人。趙明誠在金人入侵之前,過着富貴的生活,並沒有多少骨氣。如果沒有國破家亡,兩個人最多吵吵架,拌拌嘴,最後白頭偕老。出身富貴的兩人不需要爲生計發愁,會是一對幸福美滿的夫妻。

在危急關頭最能暴露人性,自古以來,人性就經不住考驗。李清照曾經很崇拜趙明誠,這下子看清了趙明誠的真面目,忽然生出一股所嫁非人的感覺。

李清照那麼欣賞項羽的理由是什麼? 第2張

李清照的愛恨熱烈到不像一個古人,聯繫她以後的再嫁。趙明誠棄城逃跑之後,李清照就不想跟他生活在一起了

我們現在覺得趙明誠的選擇無可厚非,其實在當時,這樣做的人也很多,反而李清照這種人是少數派。這不難理解,人都有求生的本能,李清照把大義看得太重,這種人在歷史上終歸是少數的。

項羽就是李清照心目中的少數人,寧願捨去性命,也要保住氣節。李清照歌頌的不止是項羽,而是歷史上所有能慷慨赴死的人。

如果趙明誠跟李清照沒夫妻這層關係,李清照也懶得搭理這種男人。但是,棄城而逃的人是自己的丈夫,這才令李清照更加憤怒。

二、李清照借古諷今,嘲笑宋朝皇室倉皇南渡

宋朝皇室做了與趙明誠同樣的選擇,李清照憂心時局,不滿宋朝皇室的做法。南宋是歷史上少有的,能偏安一隅的王朝,南渡之後,宋朝又延續了上百年。其實,從長遠角度分析,南渡是保存宋朝有生力量的正確策略。

李清照不是短視的人,相反,她有敏銳的政治目光。但是,在現實中正確決策是一回事,心理上能不能接受是另一回事。宋朝把北方的國土拱手讓人,自願偏安的行爲,讓李清照覺得不恥。

宋朝皇室成了喪家之犬,連皇帝都被擄去,李清照身爲宋人,有巨大的羞恥感。但是,滿朝文武不思進取,完全沒有要收復國土的意思,反而在忙着爭權奪利。李清照出身官宦世家,看到朝堂現狀,不免心生不滿。

在當時,像李清照一樣不滿的人很多,朝廷有意打壓異見人士。李清照是個有正義感的人,不滿南宋朝廷的做法。李清照去讚美項羽,其實是把對現實的不滿投射到歷史事件中,是文人常見的諷刺手法。

不是所有人都有李清照的才華,我們對現實某件事情有感慨,最多在微博寫寫小作文,李清照揮筆就是千古名篇。宋朝皇室南渡本來只是歷史事件,李清照一首詩幫他們在文學史上也留下痕跡。

李清照知道僅憑她的力量,無法左右時局,她用寫詩的方式積極對抗,想讓宋朝皇室反思。李清照在政治上有幼稚的一面,她低估了宋朝皇室的無恥程度,宋朝皇室甘於現狀,忙於爭權奪利。

我們用後世的眼光去看,丟了半壁江山,宋朝皇室依舊不知悔改,我們都很難不憤怒。李清照身爲女子不能入朝堂,就用自己的方式去抗爭。李清照翻遍史書,把項羽拿出來歌頌,就是在用項羽的事蹟質問宋朝皇室。

項羽拼死不肯過江東,宋朝皇室倉皇南渡,兩相比較,對比格外鮮明,也格外具有諷刺意味。我們如今覺得項羽的做法太偏執,可在當時,人們把一些東西看得比性命要重。他們寧願璀璨死去,也不願苟且偷生。

三、李清照覺得項羽是悲情的英雄

太史公司馬遷曾考校過項羽的生平事蹟,對於項羽不肯過江東給予高度評價。但是,項羽不肯過江東是自願的還是被自願,一直是歷史疑案。李清照覺得項羽是一個悲情英雄,項羽之死,是一個末路英雄的悲歌。

項羽是傳奇人物,在文學創作中,項羽窮途末路時,唱着《垓下歌》,他失去了軍隊,失去了虞姬,失去了烏騅馬。小舟上的老漁翁要送他渡江,項羽拒絕了,最後慷慨赴死。項羽差點兒成了皇帝,他的心性註定成不了皇帝,如果是劉邦,一定會迫不及待逃命。

古今中外,悲劇比喜劇更打動人心,無數文人墨客歌頌項羽的事蹟,可沒有人去歌頌劉邦,即使劉邦是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者。項羽有獨特的人格魅力,李清照也爲項羽的事蹟吸引,產生精神上的共鳴。

我們如今對項羽有更全面的認識,褪去文學的光環,項羽不過是一個爭奪天下的失敗者,與其他爭權奪利的人沒有區別。李清照所歌頌的項羽是文學上的項羽,符合文人高潔的心性,也是李清照理想中,能力挽狂瀾的英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