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麓書院》切入點非常巧妙,能講出一些有效的儒學知識

本文已影響5K人 

湖南衛視播出了紀錄片《嶽麓書院》的第一集。從這部紀錄片的整體來看,它應該是以湖南的嶽麓書院爲契機,講宋明以來的儒學傳承。這是一個非常巧妙的切入點,也非常能夠講出一些有效的儒學知識來。於野心層面上而言,這部《嶽麓書院》的紀錄片走的大路徑是正確的。

《嶽麓書院》切入點非常巧妙,能講出一些有效的儒學知識

不過,首集觀看之後,我覺得,《嶽麓書院》作爲紀錄片存在,講故事的內容太多,講儒學理論的內容太少,失之於淺。如果《嶽麓書院》定位於一個科普小知識的電視節目的話,能夠這些“有關岳麓書院的故事、典故”串講起來,也算是不錯了。但是,它的官方宣傳上寫的是“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所以,我願意按照其自身的定位,對這部紀錄片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首期當中,講了嶽麓書院的由來,戰火當中的損毀,再次修建,成爲重要的學術場所等等內容。配合這些內容出現的,有兩個較爲值得注意的儒學知識。一個是,儒家學術面對釋道兩家衝擊之後,有過怎麼的改變。另一個,是朱熹和張栻在嶽麓書院的會面,和學術辯論。這個兩項內容,算是《嶽麓書院》首期當中的真正“乾貨”,其實的書院的由來啊、損毀啊、重新建設啊、成爲學術“殿堂”啊之類的,網上都有,真沒必要重新拍攝一下。

所以,我先得出兩個結論。第一個結論是,《嶽麓書院》首期的內容,大量地講“歷史由來”的部分,都是網絡小百科的狀態,沒什麼深邃的東西。第二個結論是,上邊提到的兩個“儒學知識”,在紀錄片《嶽麓書院》當中,並未呈現“大型歷史人文”的定位,太淺顯了。

《嶽麓書院》切入點非常巧妙,能講出一些有效的儒學知識 第2張

對於第一個結論,倒也不必用來苛責湖南衛視的《嶽麓書院》。似乎它的首期就是想講嶽麓書院的歷史淵源的,把一些網絡小百科的內容拍攝成爲影像內容,也無可厚非。紀錄片也不能光講高深的理論,需要有一些常識化的內容存在,尤其是作爲鋪墊和前情背景存在。對於這一點,唯一的遺憾算是,講書院歷史的內容,沒有出什麼新的東西。這就造成,觀衆們看這檔紀錄片,不如直接讀小百科來的速度快。

對於第二個結論,我想重點地聊一聊。首期內容當中,出現了兩個“儒學知識”。這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內容,甚至於可以說,這是整個第一集的核心內容,把這兩個知識點講明白了,這個《嶽麓書院》就立得住了。換言之,整個的《嶽麓書院》是一張華美的袍子,這兩個知識點,是兩顆綴在上面的夜明珠。這是點睛之筆。

然而,對於這兩處點睛之筆,《嶽麓書院》依舊採用了講故事的方式,而不是深入到理論需求內部去。這是非常大的遺憾。我們先說第一個知識點,佛教傳入、道教興起,對儒學是有巨大沖擊的。在這種衝擊當中,儒學爲什麼需要自變呢?而又如何自變呢?這個內容,在這檔紀錄片當中被蜻蜓點水、一帶而過了。然而,這是要講明白宋明儒學的最根本性的一個問題了。尤其是程朱理學,乃至於稍後的王陽明等人的思想,都必須先要面對這個問題。

《嶽麓書院》切入點非常巧妙,能講出一些有效的儒學知識 第3張

要講明白這個問題,無外乎回答三個內容,是什麼,爲什麼,怎樣。佛道對儒學的衝擊到底是怎樣的。它們爲什麼能夠形成對儒學的衝擊,曾經的儒學傳統當中,又有哪些“尚未佔領的哲學高地”呢?儒學如何通過自我變革實現了對於儒釋道三家的最終融合?這些問題回答清楚了,《嶽麓書院》首集的第一個知識點才立得住。

再說第二個知識點。《嶽麓書院》當中,講了朱熹和張栻的會面、講學等等。甚至於用講故事的方式,講了當時長沙等地的儒生們都趕過來聽課,因爲要騎馬前來,所以嶽麓書院前邊的飲馬池水都被喝乾了。這個故事到底講得很不錯,娓娓道來。但是,遇到核心問題的時候,這個紀錄片又啞口無言了。什麼核心問題呢?就是朱熹當時的理學思想,到底和張栻有什麼不同?說張栻思想影響並且幫助了朱熹,根據是什麼,有哪些學術上的支撐呢?

這檔紀錄片當中,只說張栻影響了朱熹,兩人思想有分歧等等,但不說分歧是什麼,如何影響的,就屬於只提出論點,而缺少基礎性的論據材料了。在紀錄片的創作上,這是非常大的一個忌諱。所以我說,這部紀錄片更像是拿着網絡小百科講故事,而缺少更好的理論層面上的建設。

當然,這只是首期內容,希望它接下來的幾期能夠精進一些。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