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度除了用來選拔人才,還有什麼用途?

本文已影響2.64W人 

科舉制是中國古代社會通過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吏的一種考試製度。

科舉制度除了用來選拔人才,還有什麼用途?

科舉制度對於國家而言是提供一種比較合理的人才選拔制度。

另外,對於個人而言是提供了一條一夜之間“擺脱貧困”、在金粉世界迅速“飛黃騰達”的途徑。再一個用途就是為後世考試選拔人才提供了大量可以依據和參考數據。

在今天的全國統一高考中,我們多少仍能看到古代科舉制度約形象。這件殘石拓本的內容是《論語·為政》,打拓於宋代,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由黃易購得。拓本後寫有翁方綱、黃易、阮元,王昶(ching),星衍、錢大昕等人的十六段跋語,蓋有翁方綱、沈樹鏞、黃易、阮元等藏印五十方。

科舉制度除了用來選拔人才,還有什麼用途? 第2張

《論語·為政》一上來説的就是“為政以德”。為政以德的觀念,最早可以上溯到大禹治水的傳説時代。(焚公藴銘文。贛,讀bin。見《什物》一章“奉公盈”的相關照片和註釋。)西周中期的鏇公盈銘文凡九十八字,“德字出現了六次。 銘文説,君主和管理要以有德於民為貴,顧念天下黎民百姓;百姓做人要“齊明中正”,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珍重婚姻。只有這樣,才不會有災禍,才會“民好其(其,這裏指政府)德”。

孔子説,為政以德,就像是北極星。 靠道德施政的原則指引着政治權力的高標,在天的“中央永放光芒門滿大的星斗,都圍繞着它旋轉。《論語·為政》可以被看成是焚公墨銘文的一個完美註腳拓本中所示另外一個句子(石起第四行)在中國大地上也非常知名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