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三折其肱”有哪些故事?又該怎樣理解呢?

本文已影響3.09W人 

【成語】: 三折其肱

成語“三折其肱”有哪些故事?又該怎樣理解呢?

【拼音】: sān zhé qí gōng

【解釋】: 肱:手臂。幾次斷臂,就能懂得醫治斷臂的方法。後比喻對某事閱歷多,自能造詣精深。

【成語故事】:

成語“三折其肱”有哪些故事?又該怎樣理解呢? 第2張

晉國時,有範氏和中行氏兩個集團的人,準備起兵攻打晉定公;當時有人指出戰事成功和失敗的關鍵,要看民眾是否支援,假如不能取得民眾的信任和支援,便將失敗無疑。範氏和中行氏起兵攻打晉定公是一種反叛行為,民眾自將不會支援也們的。何況晉定公自己曾經伐君失敗,落得流居異國的田地,可以說是經歷過失敗的過來人。正如一個經過三次折傷手臂的人,雖經醫療後獲得痊癒,但他已嘗透了折臂的滋味;在幾次三番的折臂和治療的經歷中,他已瞭解到折臂的原因,和治療的經過與方法,換句話說,他已是個中的老手了。所以三折其肱這句成語的含義,是頗為深刻的。

不論何人,只要他是經過多次挫折,從艱苦中奮鬥而得到成功的,我們都可以說地是與困境奮鬥過的三折其肱的人。世界上的偉大人物,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他一定是經歷了不少挫折,卻仍不斷地奮鬥,結果才得成功。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們正可以借用偉人們的三折其肱來勉人自勉。

免責宣告: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