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拯民為什麼會痛罵蔣介石 又是誰教他怎麼罵的

本文已影響1.96W人 

“西安事變”事變後,蔣介石就將張學良、楊虎城兩位愛國將領囚禁起來。此後,張學良一生失去自由,楊虎城則於1949年9月17日在重慶慘遭殺害。

令人敬佩的是,周恩來總理一直把張、楊兩位將軍的事放在心上。除了多次呼籲蔣介石政府釋放兩位將軍之外,他還對兩位將軍的家人關懷備至。楊虎城將軍的長子楊拯民就曾多次得到周總理的關心照顧,令他感激至深。

楊拯民為什麼會痛罵蔣介石 又是誰教他怎麼罵的

1946年6月26日,蔣介石悍然撕毀“雙十協定”和舊政協決議,向放區發起大規模的軍事進攻,挑起了全面內戰。

由於解放戰爭的全面展開,黨中央駐南京的代表團工作即將結束。周恩來於1946年11月16日在南京梅園新村舉行最後一次中外記者招待會,徹底揭露美蔣反動派的內戰罪行,並於19日返回延安。

為了在政治上打擊國民黨反動派,中央決定在1946年12月“西安事變”十週年之際,在延安召開一個紀念大會,揭露和聲討國民黨反動派,由周恩來講演。

周恩來讓有關人員通知楊虎城將軍的長子楊拯民參加大會,並作大會發言。楊拯民那時在鄜縣茶房鎮洛川特委工作,接到電話以後連夜趕到延安,並準備講話稿。

第二天上午,會議在邊區參議會禮堂舉行,還來了兩個美國記者。開會前,楊拯民在禮堂的第一排座位上見到了周恩來。

楊拯民為什麼會痛罵蔣介石 又是誰教他怎麼罵的 第2張

寒暄之後,周恩來對楊拯民說:“你今天要狠狠地罵他一頓,我的講話還得有個分寸。”周恩來在說話時表情非常嚴肅,非常氣憤。

楊拯民用力點了點頭說:“我憋了十年的氣,今天要放。稿子請西北局看過了,請周副主席再審查一下。”

於是周恩來接過楊拯民的講稿,看了一遍,用鋼筆在上面改了幾個地方,然後將稿子交還給楊拯民說:“行了,沒有什麼大的修改,就是給你加重了一點語氣。”

這時主持會議的人致詞完畢,周恩來上臺講演,他用激憤的語調,揭露蔣介石的種種偽裝,譴責反動派一手挑起內戰,怒斥國民黨的種種倒行逆施,講得有理、有力,處處擊中反動派的要害。

周恩來講演結束後,會場上爆發了一陣斥責蔣介石及其政府的強烈怒吼聲。

楊拯民為什麼會痛罵蔣介石 又是誰教他怎麼罵的 第3張

右為楊虎城長子楊拯民

此後楊拯民上臺講話,把蔣介石痛罵了一頓,將十年來一直憋在他胸中的怒氣盡情釋放出來。

會議結束後,周恩來又找到楊拯民問了楊拯民最近的工作情形,當他知道了楊拯民昨天趕了150里路到延安,就對楊拯民說:“你下午好好地休息一下,晚上到廣播電臺去再罵他一頓。”

他還指示楊拯民要把講稿壓縮到20分鐘以內,並請當時西北局宣傳部長李卓然幫楊拯民改一下稿子。

由於周恩來的精心安排,這次大會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

1949年末,楊拯民回到西安,不久就聽到了重慶解放和其父楊虎城將軍遇難的訊息。楊拯民懷著萬分悲痛的心情當即請示了總理。總理指示我立即趕赴重慶,並對我說:“這不是你的私事,是黨交給你的任務,通過辦理你父親的喪事,揭露國民黨的殘暴。”同時總理還關照一路有關單位予以支援。

楊拯民為什麼會痛罵蔣介石 又是誰教他怎麼罵的 第4張

周恩來、鄧穎超夫婦與張學良四弟張學思將軍

1949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分別給楊拯民及家人致唁電。楊虎城將軍的遺體大殮之後,於1950年1月15日在重慶舉行盛大的追悼會,以後從重慶到西安沿路各地又舉行了多次公祭,使全國人民更加激起了對蔣匪幫的仇恨。

1961年12月12日晚,周恩來安排了招待會,紀念“西安事變”25週年,有關的東北、西北方面的知名人士共二十餘人到會。張學良的二弟張學銘、四弟張學思都參加了。

席間,周恩來講話,表達了對“西安事變”,對張學良、楊虎城兩位愛國將領的懷念之情。

張學思因當時臺灣發表了經國民黨反動派篡改過的所謂《張學良西安事變回憶錄》,情緒異常激動,在給總理敬酒時竟泣不成聲,使整個會場氣氛十分沉重。

楊拯民為什麼會痛罵蔣介石 又是誰教他怎麼罵的 第5張

周恩來也流下了熱淚,他深情地說:“我的眼淚是代表黨的,不是我個人的。25年了,楊先生犧牲了一家四口,張先生還囚禁在臺灣,沒有自由,怎能使人想起他們不落淚呢?”

楊拯民聽了總理的話,心情非常激動,剋制了一下自內心的激動和感激之情,對總理說:“多少年來我的眼淚不知流了多少,但有一件事總不甘心,請總理考慮。”

周恩來說:“有什麼事你儘管說。”

楊拯民說:“關於“西安事變”的真象,到現在還眾說紛紜。為了批駁蔣介石的《西安半月記》,我們應當把“西安事變”的真象整理出材料來。現在不抓緊,過若干年有些人就不在了,就不好搞了。”

這個提議一說出來,馬上得到當場東北、西北的人士的贊同。周恩來說:“你這個意見很好,最好由三方有關人士組織一個小組把它搞出來。”他當即指派統戰部長組織這一工作。張學思因傷感過度,未能終席,到休息室去休息。散席後,總理專門去看望他,安慰備至。最後和到會的人一一握手告別。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