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如何奪得帝位?姚廣孝的幫助不可少!然而晚年卻眾叛親離,為何?

本文已影響2.16W人 

永樂大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皇帝之一,他統治期間國家太平、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被譽為中國明朝的鼎盛時期。然而,關於他的繼位問題,卻一直存在爭議。本文將從歷史事實出發,探討朱棣如何奪得帝位,並分析他晚年眾叛親離的原因。

朱棣如何奪得帝位?姚廣孝的幫助不可少!然而晚年卻眾叛親離,為何?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因長兄朱標早逝,次兄朱樉、三兄朱棡相繼去世,他成為明太祖長子朱標的兒子朱雄英早逝,次子朱允熥、三子朱允熞、四子朱允熙均年幼,實際上他是皇位第二順序繼承人。

朱棣的母親是碽妃,原來生育的王子早逝,朱棣應排在第三位,但明太祖認為碽妃生朱棣時“夢日入懷”,所以大喜,認為這是祥瑞之兆,便立朱棣為第四子。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棣就藩北平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逝世,皇太孫朱允炆繼位,史稱建文帝。

建文帝即位後,為鞏固中央統治,實行了“削藩”政策。

燕王朱棣為自保,不得不以裝瘋為掩飾,但最終仍被建文帝的心腹告發,被召回南京,削去王爵,軟禁起來。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決心奪取帝位。他與親信僧人道衍密謀多年,併網羅了大批勇士。

建文元年七月初五,朱棣以進京誅殺齊泰、黃子澄為名,誓師起兵。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軍隊渡江佔領京師,建文帝不知所終。

按《明史》的記載,建文帝是於宮中自焚而死的。另一種說法是通過祕密途徑逃亡了。

不管他是自焚而死,還是逃亡了,一個皇帝最後落得如此下場,真是令人感嘆。

中國歷史上的帝王之爭歷來是血腥而殘酷的。所謂“勝者王侯敗者寇”。

燕王朱棣終於取得了勝利,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也許他不顧一切的行動還帶有強烈的反叛意味,但他的行動最終還是為了維護明朝的統治。

永樂皇帝即位後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修撰《永樂大典》。

第二件大事是派遣鄭和下西洋

第三件事是編練出兵,遠征蒙古。

第四件事是遷都北京。

所以說,朱棣並不是一個只知爭權奪利的野心家、陰謀家。他是一位有所作為、卓越難配的君主。

這樣一位君主,竟也有眾叛親離的時候。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65歲的永樂帝得病不起,於北伐途中去世。享年65歲,在位22年。

朱棣死前留下遺言:“好生看伺皇后及皇長子!毋忘孝慈戒。”

按朱棣的遺言,皇位應由皇長子即位。但是皇后卻另有打算。

她以太祖臨終前有遺言為由,有心立太祖的第四個孫子谷王朱橞的兒子為皇帝。

太子知道皇后的用意後,堅決反對。他以太祖皇帝“傳子遺詔”為依據,不容變更。

皇太子的話也很有道理。論長幼,當以年齡為序;講親疏關係,凡屬太祖皇帝的子孫都該有份。這確實很有道理。況且太子也是太祖皇帝親自指定的皇位繼承人。

這樣一位英明果敢的皇太子怎麼會被冷落呢?這同他水火不相容的母舅有很大關係。

原來太子母舅家的二小姐嫁到漢王府上。這位漢王也是太祖皇帝的兒子,他暗中覬覦著皇位,總想奪取太子的地位。漢王在母舅家的挑唆下多次在太子宮中進讒言,太子因而不勝其煩,便將東宮官屬全部逐退。這樣一來,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東宮原來的官屬紛紛投奔了漢王。漢王便利用這些官屬捏造了許多罪名來陷害太子。太子被這些官屬所迷惑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