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背後是什麼?看清了不容易吃虧!

本文已影響2.37W人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怎麼正確理解?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包括另一版:唯才是舉,唯賢是用。都是一個意思。表面上看,是一副求賢若渴的形象,但實際上,此言與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沒什麼本質區別。只不過是說的好聽些罷了。

但它背後的邏輯,人們徹底搞懂了嗎,一知半解的話,可不行。以後再遇到這種事,恐怕就很難看清,吃虧的還得是自己。既然是背後的邏輯,那就是全面的,不偏不倚的,事物本來面目的。站在一己立場的都會看錯。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背後是什麼?看清了不容易吃虧!

荀彧

其實這其中的邏輯,歸納總結來說,有兩個不得已。一個是用人者的不得已,一個是才能者的不得已。很多人一看,這是什麼情況?用人者不僅榨取我的才能,到了了還把我幹掉,他還有不得已了?當然。古人云: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利就是繩套,牢牢鎖住每一個人,又驅使每一個人為其服務。用人者也是有其不得已的。

正所謂: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變化龍。成大事者必有聖賢輔佐。就像推背圖中的讖語所言:周流天下賢良輔,氣運南方出將臣。沒有人才的輔助,人主再是塊金子,他也發不了光。然而,表面上看,像是人主對人才的必然需求。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背後是什麼?看清了不容易吃虧! 第2張

實際上,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以劉邦為例,秦末天下大亂,豪傑並起,英雄輩出。時代正處於打破舊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局勢之下,不光人主自己謀求功名,賢良也在謀求功名。功名之利,將二者結合在一起。人主遇人才,是必然的。人才遇人主也是必然的。人主不順從,就是違逆大勢、拒絕功名。人才不輔助,就是背叛大勢,自斷前途。二者既然為真人主、真人才,斷不會錯過難得施展拳腳的舞臺。

所以,此二者的合作是必然的,人才之於人主,不用也得用,人主之於人才,不助也得助。這就是用人者和才能者的第一個不得已。

其次,除了用人者和才能者結合是必然,二者的互相選擇也是必然。人主選擇到的人才,必然是最適合他的,人才選擇到的人主,必然也是適合他的。在天下動亂的舞臺上,在競爭對手廣泛存在的情況下,人主需要廣播名聲,以個人最佳狀態,去感動才能者,人才也需要展示自己的才華智慧,去感動用人者。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背後是什麼?看清了不容易吃虧! 第3張

劉邦

一旦選擇到適合對方的人才/人主,他二者就無法更換對方。劉邦奪取天下時,人才很多,可最值得他用的人才就是張良、蕭何、韓信。他換別人試試?他不敢,雖然他是主,但他到了還是沒有換掉。而張、蕭、韓也更需要劉邦,此三者也不敢更換人主。天下大勢、成事之利,沒人敢左右。這就是用人者和人才者的第二個不得已。無法隨意選擇對方。

最後一個,人主殺人才也是不得已。功成名就,各得所需。才物盡用之後,時勢已變化,不同利,不同往。人才與人主的必然合作關係宣告結束,利之不同,對立遂顯。二者相殺相損也就成為常態。

一者如韓信之死。劉邦擔心韓信趁他軍事能力不行擁兵自重,分享他的大漢江山的成果。而韓信也擔心劉邦趁自己為人臣之際,對他進行政治上的巧取豪奪,最終一無所有。人主擔心人才攻其所短、偷其所成,人才擔心人主奪其所得、制其所劣。後者終以政治才能和覺悟太差,被呂后以謀反罪處死,即使是韓信的所得不是偷的搶的。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背後是什麼?看清了不容易吃虧! 第4張

韓信

二者如吳三桂之死。人主知其功名俱得之後,不知天高地厚,損害人主聲名,那就是刻意站在了人主和大勢的對立面,天下又有了新敵人,此時的人才自我葬送前程,被殺那是活該。他的所得本身就不乾淨,大明的江山要是沒有他的“功勞”還真不會完蛋那麼快。

所以,對於人主和人才,相殺相損也是不得已,誰也無法突破束縛。

其實,“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要比“狡兔死、走狗烹”還要冷漠。它不管你是好人壞人,最後都要面對死。好人得了權勢,就會威脅人主,壞人得了權勢更威脅人主。殺好人確實殘忍,但殺壞人任何時候都對!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背後是什麼?看清了不容易吃虧! 第5張

有的人覺得自己現在受用,有的人覺得現在社會就可以走邪門歪道,我還是奉勸有些人早做準備,好人在時勢變化之後,那是九死一生,壞人只有十死無生。因為壞人在哪兒都是壞人,用你,只是把你當工具,並不是尊重你,更不是看得起你。用盡之後就幹掉。因為你本來就該幹掉,只是早或晚而已,是早是晚,就看你有木有利用價值。而如果你去做個好人,你會徹底翻盤。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