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不倒翁馮道,王安石爲何視他爲真儒家?

本文已影響2.07W人 

官場如江湖,時而風平浪靜,時而暗潮洶涌。很多人在這個江湖裏浮浮沉沉,有的人上錯了船,招來殺身之禍,有的人潔身自好,卻也沒得善終。只有無論江湖如何動盪,都能屹立到最後的人才能被稱爲「不倒翁」。

官場不倒翁馮道,王安石爲何視他爲真儒家?

一個人能否稱爲官場不倒翁,與這個人所處的時代背景,皇帝的性格,還有此人的處世之道都是分不開的。唐朝「尚父」郭子儀,手握重兵,屢建奇功,深得軍心民心,但他從不居功自傲,皇帝也對他深信不疑,所以即使功高蓋主,也能安然無恙。還有西漢的馮唐,直言敢諫,一生沒做過高官,但也沒遇到風險,成了個平庸的不倒翁。

唐歷仕高祖、惠帝、呂后、文帝、景帝,直到漢武帝,雖然皇帝換了一個又一個,但終究還是大漢天下,他可以依靠過往的功績和才華平安度日。相比之下,馮道就不同了。此人歷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追隨過十位皇帝,而且始終擔任將相、三公、三師之位,可以說是真的很厲害了。

馮道出身於耕讀之家,年輕時品行淳厚,勤奮好學,善寫文章,且能安於清貧,還是個大孝子。唐朝天祐年間,馮道成爲幽州節度使劉守光的幕僚,後來因爲勸諭征討定州之事被關入大牢,後被救出。劉守光兵敗後,馮道逃往太原,投奔晉王李存勖。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在鄴都稱帝,是爲後唐莊宗。

馮道曾輔佐後唐莊宗、後唐明宗、後唐閔帝、後唐末帝,並在唐明宗天成二年拜相。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勾結契丹,滅唐稱帝,建立後晉,是爲後晉高祖,馮道又加入這一陣營,不過後晉僅存11年就被契丹大軍滅國了。馮道覲見契丹皇帝,被問「天下百姓,如何可救」,他機巧應答,才使中原百姓免遭荼毒。

947年,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建立後漢,是爲後漢高祖。馮道自鎮州入朝歸附,被授爲太師。到了後周時期,馮道被拜爲太師、中書令。周太祖對馮道非常敬重,每逢馮道覲見,從不直呼其名。世宗柴榮繼位後亦對其非常尊重,在馮道去世後廢朝三日,冊贈尚書令,追封瀛王,賜諡文懿。

晚年自號「長樂老」,著《長樂老自敘》,歷敘平生所得官爵,引以爲榮,對歷仕幾朝毫不在意。但正因爲他的數次變節,違反了「忠臣不事二君」的理念,歐陽修說他變節求生、不知廉恥,司馬光更是怒斥他爲「奸臣之尤」,甚至有人稱他爲「中國歷史上最沒有節操的人」。

但此事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有很多人覺得亡國已成定局,何必固守,識時務者方爲俊傑。更何況他舉賢任能,潔身自好,不僅沒有做出對國家不利的事情,還在五代這八十餘年大亂中,對於保存中國文化有不可磨滅的功績。「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王安石就將馮道視爲真儒家。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