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在臨死之前 爲什麼僅剩的總兵爲何不救駕

本文已影響2W人 

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領大順軍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直逼明朝的都城北京。北京城內人人自危,官員們都擔驚受怕,紛紛勸說皇帝趕緊撤離。而崇禎皇帝拒絕了,他堅持要守這大明江山不能退,崇禎皇帝認爲如果連國都守不住的話,將來還有何臉面去見列祖列宗。於是崇禎皇帝下達了最後一道命令,發出詔書令全國各地兵馬無論如何都要進京救駕。但是全國各地的兵馬卻紛紛見死不救,直至崇禎自縊於煤山樹下,也並未有人前來救駕。

崇禎在臨死之前 爲什麼僅剩的總兵爲何不救駕

一代帝王竟落得如此衆叛親離的下場,這是爲何呢?難道大家都盼望者明朝滅亡嗎?請大家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明朝末年,全國還剩下哪些兵馬?

眼看李自成馬上就要打入京城,崇禎立刻下令讓全國各地的總兵們進京救駕,可是一連等了七八天,還是無人前來。崇禎震驚不已,只好給吳三桂等人加官進爵,希望他們能夠進京救駕。後來終於等來了總兵唐通的軍隊,可是唐通卻在幾天後帶領自己的兵馬向李自成投降。崇禎十七年的三月十八日,都城北京的外城陷落,十九日內城陷落。眼見如此,萬念俱灰的崇禎下令所有妃嬪一律自盡,並親手將公主們斬殺,最後自己吊死於萬壽山,並留下了“諸臣誤朕”的感言。

崇禎在臨死之前 爲什麼僅剩的總兵爲何不救駕 第2張

二、崇禎年間,那些軍事將領們都怎麼了?

崇禎年間,被崇禎處死罷免的文臣武將數不勝數。楊鎬,兵部侍郎。在崇禎二年,因在薩爾滸戰役中,楊鎬用人時任人唯親,導致戰敗,後來被崇禎下令處死;劉策,薊遼都御史,崇禎三年,因遼東戰事失利被殺。

袁崇煥,督師,遼東巡撫,驍勇善戰的袁崇煥長期守衛山海關及遼東,並取得了多次勝利。在他的鎮守之下,清軍只能遠遠的待在關寧錦防線之外,對於關內的土地,清軍只能望洋興嘆。然而生性多疑的崇禎皇帝中了清軍的離間計,沒有給他證明清白的機會,就將他凌遲處死。

崇禎在臨死之前 爲什麼僅剩的總兵爲何不救駕 第3張

孫元化,巡撫都御史,可以說是當時的火炮專家。吳橋兵變,孫元化力主招撫,但朝廷的招撫詔書卻被小人藏匿,於是叛軍長期得不到招撫,便再次發生了叛亂。崇禎五年,擅長火炮技術的孫元化因遼東戰事失利被殺。

楊一鵬,漕運總督,才高德厚,不畏權勢,冒死直諫檢舉官員的腐敗行爲。崇禎七年,農民起義軍攻克鳳陽,焚燬了皇陵,崇禎大怒,將鳳陽巡撫楊一鵬處死。熊文燦,兵部尚書,崇禎十三年,因招降張獻忠失敗被殺。

崇禎在臨死之前 爲什麼僅剩的總兵爲何不救駕 第4張

鄭崇儉,三邊總督。張獻忠反叛後,鄭崇儉率軍前去平叛,已經將張獻忠趕到了偏遠地區,可以說是已經遏制住了他的叛亂。但是鄭崇儉因爲年事已高,便離開了前線。而後張獻忠又突然間進行反撲,鄭崇儉的部下並沒有將其消滅,導致張獻忠攻破了襄陽。於是崇禎怪便降罪鄭崇儉,並在崇禎十四年將其斬首。

崇禎在臨死之前 爲什麼僅剩的總兵爲何不救駕 第5張

薛國觀,內閣首輔,崇禎十四年因貪污被殺。陳新甲,兵部尚書,崇禎十五年,陳新甲奉崇禎的命令,前去與滿清議和,不料消息泄露,令朝野上下震驚不已。惱羞成怒的崇禎就把私下和滿清通敵的罪名安到他的身上,讓他背鍋,直接將其殺掉,於是滿朝文武大臣,再也沒有人敢提出議和。周延儒,內閣首輔,崇禎十六年,清兵入關,周延儒假傳捷報,矇騙崇禎,後被錦衣衛揭發,後被崇禎斬首。

崇禎在臨死之前 爲什麼僅剩的總兵爲何不救駕 第6張

如此之多的賢成良將都被崇禎殺害,實在是讓大臣們寒心不已。

三、僅剩的總兵爲何不救駕?

當時明朝所剩的明兵寥寥無幾,而那些總兵們非常愛惜自己的羽毛,實在是不願爲了崇禎而進京救駕。他們深知進京救駕無異於去送死。而崇禎皇帝固執己見,不願南遷,一心只想死守城池,僅憑他們手裏的這一點兵馬,要和李自成的幾十萬兵馬互相抗衡,這無異於螳臂擋車。

崇禎在臨死之前 爲什麼僅剩的總兵爲何不救駕 第7張

而當時的明朝已經是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這些總兵們也實在是無力迴天。縱觀當時整個大明朝,內憂外患,南北受困,而且農民起義軍勢力強大。稍有能力的名將不是戰死,就是因爲各種原因被崇禎下令處決。此時的明朝如同一個在狂風巨浪之中的小船,最終難逃覆滅的命運。

崇禎在臨死之前 爲什麼僅剩的總兵爲何不救駕 第8張

所以,綜合以上原因,這些手握重兵的大將都不願意進京救駕。因爲他們擔心自己也會重蹈那些被崇禎殺掉的將領的命運,也深知大明王朝已是病入膏肓,自己也沒有能力改變局面,只好按兵不動了。而崇禎的死可以說是天意如此,用他自己的話說,因爲自己無德無能,才觸怒了上天,降下這場大禍。可見,他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