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多梅尼科·斯卡拉蒂的評價如何?他是怎樣一個人

本文已影響6.15K人 

18世紀意大利着名作曲家、傑出的古鋼琴演奏家、教育家多梅尼科·斯卡拉蒂,是巴洛克時期向前古典時期過渡中的樞紐人物。他創作的500首奏鳴曲爲鍵盤音樂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今年7月23日,是他逝世250週年的日子

1756年,奧熱博士不遠千里,從維也納來到西班牙的宮廷,只爲見見當時最偉大的音樂家--西班牙皇后瑪利亞·芭芭拉的音樂教師、宮廷室內樂團的樂長--多梅尼科·斯卡拉蒂(Domenico Scarlatti)。

奧熱是位着名的音樂評論家,當時他的計劃是環遊歐洲,「用哲學的雙耳聆聽來自不同地域的旋律」。(11年後,年幼的莫扎特則在父親的帶領下,就親自登門拜訪了這位了不起的評論家。)斯卡拉蒂與奧熱博士的會面被當時在西班牙逗留的音樂家們記錄下來。儘管已是71歲高齡,斯卡拉蒂依然抱病接待了奧熱。會面中,斯卡拉蒂爲奧熱演奏了一些鍵盤樂奏鳴曲,甚至還即興添加了許多前奏段落。根據英國人伯尼的記錄,斯卡拉蒂在這些即興段落裡添加了西班牙當地的民間音樂和老百姓們經常哼唱的流行小曲。然而,大師之間的會面並不僅僅像筆記中記載的那麼溫和平靜。

音樂家很快就與評論家產生了分歧,其間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對斯卡拉蒂創作觀念的評價上。奧熱告訴斯卡拉蒂,在歐洲主要的一些音樂中心城市(西班牙顯然只是遠離喧囂的世外桃源),人們認爲斯卡拉蒂的鍵盤樂曲是具有強烈創新精神的--這在當時絕不是什麼讚美之辭,更準確地說,評論家們眼中的斯卡拉蒂是「無視規矩」的。斯卡拉蒂對此似乎反應激烈,他直白地問奧熱博士:「我這些越軌的作品是否讓你聽着很不舒服?」奧熱回答說沒有。斯卡拉蒂立即鮮明地擺出了自己的態度:「對於一個藝術天才而言,唯一的規矩就是不能違揹人類聆聽的感受。」

關於多梅尼科·斯卡拉蒂的評價如何?他是怎樣一個人

一年之後,1757年7月23日,斯卡拉蒂逝世於馬德里。

歌劇大師之子

斯卡拉蒂這個名字在歐洲絕不像貝多芬或者巴托克那樣孤獨。歐洲音樂史上至少有8位斯卡拉蒂對今天的音樂產生了巨大影響。多梅尼科的父親正是偉大的歌劇作曲家亞歷山德羅·斯卡拉蒂。

老斯卡拉蒂在那不勒斯的音樂界可謂唿風喚雨,如果有誰下定決心寫一部極端精簡的歌劇史,那麼出現在這本書中的前5個名字裡一定會有亞歷山德羅。

歌劇大師給自己的第六個孩子,起名叫朱瑟佩·多梅尼科,然而歷史上,人們幾乎從來不用朱瑟佩來稱唿他--這只是爲了不把他和後來的小朱瑟佩·斯卡拉蒂搞混。多梅尼科年幼時,音樂家這種職業多少帶着手工業者的性質。父親不願親自教導他,而是屢屢把他派到羅馬或者威尼斯,跟隨當時着名的音樂家學手藝。15歲時,學有所成的多梅尼科回到那不勒斯,直接就當上了皇家樂團的管風琴師兼作曲家。父親還帶他一起去佛羅倫薩爲着名的梅迪奇家族效力。儘管關於那段歷史的資料極其稀少,但人們還是可以看出,老斯卡拉蒂是把這個兒子當作事業接班人來培養的。

莫扎特早年的音樂生涯有他父親的筆記做佐證,而多梅尼科在威尼斯的生活卻無人知曉,幾乎是一個謎團,只有流傳甚廣的兩個傳言,可以稀疏勾勒出多梅尼科當年的地位。

威尼斯當地的主教奧托博尼是個有名的愛樂人士,所以,當大名鼎鼎的亨德爾來到威尼斯時,好事的主教提出讓他與本地一位演奏家較量技藝。於是就有了亨德爾與斯卡拉蒂之間的一場鍵盤樂器「PK」賽。在那個現代鋼琴還沒有被髮明的時代,音樂家們最主要的鍵盤樂器就是管風琴和羽管鍵琴。亨德爾以宏大的氣勢和超羣的管風琴演奏技法征服了所有聽衆,比分上暫時領先。但當斯卡拉蒂坐到羽管鍵琴面前時,靈巧多變的技術和清新流暢的旋律又不得不讓亨德爾表示歎服。那場較量打了一個平手,兩位偉大音樂家卻因此惺惺相惜,成了終身的好友。翻看亨德爾最早的傳記,你會發現斯卡拉蒂的名字佔據着不小的篇幅。

關於多梅尼科·斯卡拉蒂的評價如何?他是怎樣一個人 第2張

學琴人必彈他的奏鳴曲

按照羅曼·羅蘭式的感性文筆,音樂家們的標準生平幾乎都會涉及他們與父親的惡劣關係--要不是外行父親拒絕孩子從事音樂這樣「低賤」的工作,就是內行父親想要控制他們的成長軌跡。

亞歷山德羅對自己的兒子同樣有着完備的打算,只是年輕的多梅尼科早已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接班父親的歌劇事業。兩人之間的矛盾並沒有激化到類似莫扎特父子或是施特勞斯爺倆的程度,但亞歷山德羅也只能眼睜睜看着孩子離開自己預定的軌道,去英國尋求發展。

在決定辭去聖彼得教堂樂正職位之前,多梅尼科30歲,此時的他已經創作了一生中所有的歌劇(12部)和絕大部分宗教合唱作品。其中的《聖母悼歌》足以顯示出這個年輕作曲家的驚人天賦,他甚至比自己的父親爲同一詩篇譜寫音樂早了整整16年。無論是音樂還是繪畫,聖母瑪麗亞在十字架前悲傷地看着耶穌受難一直是不朽的題材。儘管人們真正理解和能夠自由地表現其中豐富的人情味要在18世紀或者更往後的年代,但斯卡拉蒂在他的時代已經着力於通過豐富的色彩變化來刻畫人物複雜的內心情感。

他的《聖母悼歌》採用了10個聲部的編制,時間長度超過巴赫所有的合唱篇章,但他使用的是當時被稱爲「混合風格」的創作方法。這種音樂並不是純粹的模仿復調,而是由諸多手法混合形成的技巧。或許正是這些創新,爲200年前的斯卡拉蒂塑造出一個「不守規矩」的激進形象。

關於多梅尼科·斯卡拉蒂的評價如何?他是怎樣一個人 第3張

斯卡拉蒂究竟最終有沒有到過英國,如今已無跡可考,但他從此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葡萄牙國王若奧五世聘請斯卡拉蒂擔任宮廷樂長。閒暇時間,他就教王公貴族們演奏鋼琴。最終,他作爲瑪利亞·芭芭拉公主嫁妝的一部分,移居到西班牙王室。

爲了教學,斯卡拉蒂在人生最後的35年裡創作了500首《奏鳴曲》,這些浩瀚的作品最終成就了他在音樂史上的地位。如今,人們提起多梅尼科·斯卡拉蒂,已經很少說起他年輕時寫的歌劇或其他作品,但幾乎所有學鋼琴的人都不會錯過他的《奏鳴曲集》。

經過歷年嚴格的篩選和重新增補,現存的《奏鳴曲集》總共收錄了555首,都是單樂章作品,音樂清新動人,技巧靈活多變。曾獲第七屆李斯特國際鋼琴大賽金獎的鋼琴家孫穎迪認爲:「能彈好李斯特炫技作品的人,遠比能彈好斯卡拉蒂《奏鳴曲》的人多。」

技巧並非斯卡拉蒂作品中最大的財富,更多是他對於音樂結構和樂思發展的創新精神。包括不遠千里拜訪他的奧熱博士在內,音樂評論家們深知,在斯卡拉蒂之前,還沒有人如此創作鍵盤作品。他的音樂,無論評論界喜歡與否,都實實在在地在歷史上劃下了一道裂痕。音樂的「過去」與「現在」,從未像在斯卡拉蒂身上那樣清晰地表露出來。

遺憾的是,250年後的今天,斯卡拉蒂的名字似乎還只徘徊在專業音樂圈內。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