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遷都到底是什麼樣的 究竟是政治需要還是自然原因

本文已影響1.25W人 

對秦國遷都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從遙遠的夏朝到近代的中華民國,“遷都”這個名詞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屢屢見諸史書。遷都的原因不一而足,有的是因爲自然原因,有的是因爲政治需要,有的則是因爲外敵入侵。

秦國遷都到底是什麼樣的 究竟是政治需要還是自然原因

但不管是何種原因,遷都總意味着一個政權首都的遷移,而由於首都所具有的特殊的地位,因此遷都往往還將對一個政權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遷都經常成爲影響歷史發展的具有分水嶺意義的重大事件。通過歷史上的這些影響重大的遷都事件,我們可以管窺到中國歷史的某些深層的東西。

秦國遷都到底是什麼樣的 究竟是政治需要還是自然原因 第2張

秦國由弱變強,與秦國的三次遷都關係非常密切。

秦國遷都到底是什麼樣的 究竟是政治需要還是自然原因 第3張

第一次,戰國初期,秦國都城一直在雍城,到秦靈公時,爲了擺脫舊貴族勢力的羈絆,靈公決定遷都於涇陽,作爲雍都的陪都或軍事性質的臨時都城。

秦國遷都到底是什麼樣的 究竟是政治需要還是自然原因 第4張

第二次,到秦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爲了便於向東發展,秦國又將都城遷到櫟陽,儘管它具有臨時軍事都城的性質,但是已將中央官署動遷於此。直至孝公時,終將政治中心遷入櫟陽。秦之所以遷都櫟陽,主要是出於對櫟陽的特殊戰略位置的考慮:櫟陽位於渭河南北兩岸貫穿東西的交通大道上,其北岸是一條當時連接秦晉往來的主要紐帶;而且櫟陽城在(今陝西)臨潼東北,其西面有周人的舊都岐周、豐京和鎬京,東西可沿渭河到達黃河以西遠至河套的廣大地區。司馬遷說櫟陽的地勢是“北卻戎狄,東通三晉。”可見當時櫟陽的區位優勢十分明顯。遷都櫟陽後,經過苦心經營,秦國得到了長足發展。

秦國遷都到底是什麼樣的 究竟是政治需要還是自然原因 第5張

第三次,秦孝公繼位後,立志奮發圖強,廣招天下賢士,任用商鞅實施變法,經過數十年的打拼,終於成爲春秋五霸諸侯國中之強者。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決定遷都咸陽。咸陽北有九峻山,山勢陡峭險峻,易守難攻,爲天然屏障;南臨渭河,水源充足。臨近西周故都豐鎬,這裏開發早,農業頗爲發達。遙盼終南山更是風景優美,特產豐饒。更重要的是,它處於東西、南北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秦國遷都到底是什麼樣的 究竟是政治需要還是自然原因 第6張

秦孝公遷都咸陽不僅看中了她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豐饒的物產,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政治原因:孝公當初採納商鞅的建議實施變法後,儘管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也受到保守派和舊貴族勢力的強力阻擾,他預料到,在櫟陽將變法進行到底很難保證。因爲當時的櫟陽,舊貴族大都是由雍都遷來的,勢力強大,盤根錯節,他們當中許多人就是秦國的官僚貴族,手中掌握着事實上的權力,要掃除這些障礙,絕非易事。

秦國遷都到底是什麼樣的 究竟是政治需要還是自然原因 第7張

秦孝公經過認真分析比較後,認爲咸陽比櫟陽在政治、經濟、軍事、戰略位置等方面都優越於櫟陽,從國家長遠發展考慮,要擺脫櫟陽舊勢力的困擾,一個最好辦法就是遷都咸陽。事實也證明,這是秦孝公由隴山進入關中的第一步,爲秦的最後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歷史講秦國的遷都是因爲政治原因,其實究其真實原因就知道,那只是表象,真相是國都周圍被過渡的開發,導致無法再容納更多的人口需要造成的。

秦國遷都到底是什麼樣的 究竟是政治需要還是自然原因 第8張

華夏講可持續發展是從炎黃就開始了,開發自然要適可爲止,要爲子孫負責的發展理念,就像《孟子》中所說不誤農時,不能幸福一代人,毀了萬代人。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