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有詩現存九十餘首,那麼他的詩歌作品有怎樣的風格?

本文已影響2.56W人 

在建安時期,存詩最多、成就最高的是被鍾嶸《詩品》譽爲“建安之傑”的曹植。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聰明好學,才華英逸,被稱爲“天人”、“繡虎”,甚得曹操寵愛,幾乎立爲太子。但由於他性格疏蕩,“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三國志·魏志·陳思王傳》),終於失寵。曹丕稱帝后,曹植備受猜忌與迫害,十一年中,三次貶爵,六次改換封地,如同“圈牢之養物”(曹植《自試表》),受盡折磨。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曹植有詩現存九十餘首,那麼他的詩歌作品有怎樣的風格?

曹叡繼位後,儘管曹植屢屢上表請用自試,但處境並未改變,最終抑鬱而死,終年41歲曹植曾封陳王,死後諡“思”,故世稱“陳思王”。曹植一生熱衷功名有着宏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負,欲“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曹植《與楊德祖書》),但其平生遭際坎坷,壯志難酬,心懷鬱憤,孤絕無依,這種現實狀況對其詩歌創作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

曹植詩現存九十餘首,大致以曹丕稱帝爲界,分爲前後兩期。前期因受曹操寵愛,身爲貴族公子,生活安逸穩定,詩中多充滿英拔爽朗之氣;後期因生活坎坷,遭受迫害與打擊,鬱結、壓抑之氣疊加在一起,詩中多流露悽楚悲慨之情。曹植前期的詩內容比較豐富。有對戰爭時代社會破敗景況的真實反映,如其《送應氏》第一首,寫董卓之亂給京城洛陽造成的“垣牆皆頓擗,荊棘上參天”的滿目瘡痍的荒破景象,抒發了詩人“氣結不能言”的感傷之情。

曹植詩還有對自己貴遊雄放的公子生活的記述,如“公子敬愛客,終宴不知疲。清夜遊西園,蓋相追隨”(《公宴詩》),“長筵坐戲客,鬥雞觀閒房”(《鬥雞詩》),“我歸宴平樂,美酒鬥十千”(《名都篇》)等,揭示出華美的富貴生活。曹植前期詩歌當中最能體現其個性特色的,是抒發自己雄心壯志展現理想抱負的代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曹植有詩現存九十餘首,那麼他的詩歌作品有怎樣的風格? 第2張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表作《白馬篇》:宿昔秉良弓,楛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羽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這首詩雖是曹植自擬題目,但卻借用漢樂府歌詩的多種表現手法,塑造了一位忠勇雙全、胸懷大志、爲國獻身、視死如歸的英雄少年形象。

曹植從左、右、上、下四個角度來凸顯遊俠兒的勃勃雄姿,以破、摧、接、散四個動詞來展現遊俠兒的特殊技能,鋪陳排比,是爲詳寫。而遊俠兒的戰場實況,則以“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一句帶過,是爲略寫。曹植此詩的着眼點在於最後一句對遊俠兒心理活動的揭示,作爲戰士的所有的矛盾與糾結在“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崇高理念下消散無蹤,無悔無怨,從而深化了詩歌的精神主題全詩鋪陳贍麗,氣骨昂揚,在精練華美的描繪當中洋溢着逸氣幹雲的英豪之氣。

故而朱乾《樂府正義》雲:“此寓意於幽並遊俠,實自況也篇中所云捐軀赴難,視死如歸,亦子建素志,非泛述矣!”所論極是,這是曹植理想人格的真實寫照。曹植後期由於生活處境的變化和屢遭壓抑迫害,詩歌創作風格同前期相比有很大不同,作品中時常流露出悲哀憤怨之情。雖然渴望建功立業仍然是曹植後期詩歌的思想主題,但前期的英豪雄放之氣已經大幅度削弱,更多的是壯志難酬的憤激不平。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