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蠻”是什麼?宋朝政府爲什麼要招撫他們?

本文已影響4.97K人 

宋朝時期,朝廷招撫了大量“安化蠻”,他們爲什麼要這麼做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五朝後建立宋朝。這一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強勢崛起,極大地壓制了宋朝。與此同時,西南民族地區成爲宋代重要的“內陸邊疆”。對這一領域的有效治理尤爲必要。然而,在歷史悠久的西南民族地區,由於地理環境的特殊性和民族分佈的複雜性,宋朝無法採取剛性控制有效治理。文化治理戰略主要源於中國傳統的“王國”思想。宋代在繼承中國傳統“國”思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逐步形成了系統的文化治理措施。

一、宋朝西南民族地區文化治理策略的形成與發展

1、兩宋時期“重北輕南”的政策基調

兩宋時期是我國民族融合的又一個歷史關鍵期,這一時期宋朝周邊民族關係較爲複雜。就當時周邊民族形勢來看,主要面臨的邊防威脅來自北方,而南方相對來說面臨的威脅較小。因此,宋朝統治者在北方邊境部署重兵把守,將重點放在了北方地區。而對南方地區,宋朝採取了“恃文教而略武衛”的柔性治理措施。“重北輕南”是針對北方民族地區和西南民族地區的民族形勢而言的。

“安化蠻”是什麼?宋朝政府爲什麼要招撫他們?

宋朝之所以重視北方,主要源於北方少數民族的強勢,對宋王朝構成的威脅較大,因此受到了宋王朝的高度重視。北宋時期,北方地區有契丹族建立的遼、党項族建立的西夏,他們是宋朝北方邊境所面臨的主要威脅,這兩個民族政權與北宋王朝形成了鼎力之勢。相較於北方地區來說,西南民族地區的各部落之間“種姓分別,千人爲部,百家爲黨,見利則聚,輕合易散,族類不一,其心終莫相愛,故其兵利於疾戰,而不利於持久”,再加上西南少數民族居住於山谷丘陵地帶,複雜的地理環境和民族分佈特點,致使宋朝無法採取軍事手段對其進行直接控制。因此,宋朝在處理西南民族問題時採取了較爲柔和的治理策略。兩宋時期的“重北輕南”政策,所謂的“輕南”政策並非對西南民族地區置之不理。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民族分佈情況致使宋朝採取了不同的治理策略,“重北輕南”是相對於硬性的軍事手段而言。就實際的治理政策而言,宋朝從未放棄對西南民族地區的治理。

2、西南民族地區“蠻亂”與文化治理策略的形成

西南民族地區的反叛事件至北宋前中期達到了高潮,各地接連發生叛亂,宋朝統治者也意識到西南民族地區疏於治理的事實。西南民族地區的叛亂問題直至慶曆年間也沒有引起重視。西南地區直至儂智高“叛亂”發生之前,疏於治理的實施依然存在,而真正引起宋朝重視西南地區的事件是儂智高“叛亂”。儂智高是廣源蠻部落首領,廣源蠻長期受到來自交趾的侵犯,儂智高希望藉助宋朝的勢力進而抵禦交

趾,以擺脫交趾的控制。曾前後七次上書宋朝請求歸附,但是最終都被宋廷委婉回絕。自儂智高事件平息以後,西南民族地區城池不修、

兵備鬆弛的現象有所轉變。宋朝在西南民族地區重要的戰略據點開始構建軍事防禦體系,在西南民族地區組建了峒丁、保丁、土丁等地方武裝,用來防禦叛亂。在政治文化方面,宋朝採取行政建制的方式分散了西南少數民族的政治勢力,進而通過封授官職和建立朝貢關係的形式與西南少數民族建立了臣屬關係。爲了維持臣屬關係的穩定性,宋朝統治者把文化作爲治理的手段運用到了西南少數民族的治理過程中,進而增強了西南少數民族對宋王朝的政治認同。

宋朝在儂智高事件發生後,之所以放棄硬性的治理手段主要與西南民族地區特殊的地理環境有關。由於山川地形條件的限制,宋朝政治勢力無法深入西南民族地區,同時利用軍事手段也無法根治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叛亂事件。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宋朝對西南少數民族首領“懷以德,接以禮”,採取了文化治理策略。

“安化蠻”是什麼?宋朝政府爲什麼要招撫他們? 第2張

二、南宋繼續對西南民族地區文化治理

1、西南民族地區戰略地位

南宋中後期,爲了防止蒙軍繞道雲南大理,對宋朝戰略後方西南民

族地區構成威脅,於是南宋在加強川陝邊防的同時,在廣西沿邊重要的戰略要地也進行了步兵設防。由上可見,南宋時期西南民族地區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尤其是作爲整個戰略防禦體系中的荊湖和四川,事關東南臨安首府的穩定。西南民族地區的戰略地位還體現在經濟方面,南宋時期淮河以北的農業產區淪爲失地,南宋時期的農業生產主要以江浙和四川爲主。同時由於北方移民的進入,廣南西路、荊湖南路和荊湖北路等“人稀土曠”的狀況得到改善,大量的土地得到開墾,西南民族地區的經濟地位顯著提高。南宋時期所面臨的民族形勢更加嚴峻,宋朝採取了全面防守的軍事戰略,宋朝的戰略資源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西南民族地區,因此維持西南民族地區的長期穩定尤爲重要。在治理西南民族地區的過程中,南宋繼承和發展了文化治理治理策略。

2、南宋時期對文化治理策略的繼承與發展

相對北宋來說,南宋疆域範圍再次受到壓縮,國土喪失近大半,宋金和議之後僅有秦嶺和淮河以南爲宋朝統治區域,其中的大部分疆域位於西南民族地區。因此,維持西南民族地區戰略大後方的穩定,解決朝廷的後顧之憂,對抗金和抗蒙(元)的戰略佈局來說至關重要。由於移民的進入和對土地的開墾,致使“夷漢”矛盾時常發生,由此引發的“蠻亂”問題影響西南民族地區的社會穩定。

“安化蠻”是什麼?宋朝政府爲什麼要招撫他們? 第3張

時人陳靴對當時的邊患進行分析,認爲“今爲邊患者三:有垂亡之金,有新造之韃,有歸附之忠義。”可見,南宋時期不僅有北方民族政權的威脅,而且西南少數民族“歸附之不忠”也是宋廷急需解決的問題,也就是說“蠻亂”依然是西南民族地區不穩定的因素。西南民族地區由“蠻亂”而引起的社會衝突嚴重影響西南地區的社會穩定。南宋政府繼承和發展了北宋中後期所形成的文化治理策略,在處理西南民族地區的“蠻亂”事件當中很少使用武力,而是“欲使邊氓同被文化”,大力“推行德化,以安其民”,主要繼承了北宋時期所形成的大一統理念和儒家倫理思想,通過對政治文化和社會文化的構建,儘可能避免“蠻亂”事件的發生。南宋時期西南地區雖然“蠻亂”頻發,但是“蠻亂”事件作爲民族融合的前奏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基本上都在宋朝的控制的範圍之內。

三、朝貢關係對西南少數民族與宋廷

1、西南各少數民族與宋廷建立了密切的政治關係

西南少數民族所居之地,一般都是山嶺繁密、土地荒瘠地區,無法像中原那樣開展大面積的農業種植。再加上對外交流的封閉,無法及時獲取先進的農耕技術,導致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生產方式始終是“刀耕火種”的狀態,糧食、衣物等生活必需品極度匱乏。出於對西南少數民族的防範之情,宋廷限制西南少數民族與漢民有過多的接觸,所以民間的經濟交往受到了官方的遏制。

而相比之下,宋代朝貢關係在西南少數民族之間的逐步推行,爲西南少數民族對外的物質交往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徑,西南少數民族與宋廷之間的朝貢貿易也在此背景下展開。通過朝貢關係,西南各少數民族首領與宋廷之間建立了密切的政治關係,在獲得宋廷承認的同時,爲樹立其部落內部的統治權威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爲元明清西南土司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兩宋之際,隨着社會經濟的逐漸發展,西南少數民族與外部往來的增強,其民族內部的文化認同與民族意識也在此過程中不斷成型。

“安化蠻”是什麼?宋朝政府爲什麼要招撫他們? 第4張

2、爲維護兩宋時期西南邊疆的穩定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朝貢關係的開展,促使西南少數民族馴服歸順,並使之成爲宋廷禦敵

捍邊的重要屏障。從而有利於維護西南邊境的穩定,減少宋廷在西南邊防的過多損耗。西南少數民族在宋時禦敵捍邊的“藩籬”身份,是受到宋廷與西南少數民族雙方共同認可後的結果,而促成這一共識的關鍵是朝貢。也正是在朝貢關係的作用下,西南少數民族才極力配合,使得宋廷以極少的代價,完成了在西南地區的邊防構建,爲維護兩宋時期西南邊疆的穩定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結語

北宋中前期和整個南宋時期,雖然西南民族地區的“蠻亂”事件頻繁發生,但是這些“蠻亂”事件並沒有引起重大的地方動亂,可以說宋朝大體上維持了西南民族地區的社會穩定,這在一定程度上與宋朝的文化治理策略有很密切的關係。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