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的第一次和親,嫁出去的不是真公主?

本文已影響3.1W人 

漢朝的第一次和親,嫁出去的不是真公主?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漢朝的第一次和親,嫁出去的不是真公主?

漢初,劉邦北征匈奴,被圍在白登。

在張良的妙計之下,得以逃脫。

劉邦離開之前,留下了兩個重要人物,一個是老哥劉喜(劉仲),一個是妹夫樊噲。

樊噲是留下收拾殘局的,劉喜則是留下當王的,劉封封他爲代王。

實話說,劉喜當農民守家還可以,守國就差遠了。

劉邦聽說,匈奴攻打代地,他這個二哥不但不堅守,連個救兵都不請,竟然獨自從小道就逃回了洛陽。

於是,劉邦貶劉喜爲郃陽侯,改封寵子劉如意爲代王。

劉喜當王是不行,可是生兒子那可是沒得說的。

其子劉濞,被封吳王,後利用本國有利資源,採銅鑄幣,煮鹽致富,馬上變爲諸侯中的佼佼者。

甚至發展到最後,興兵作亂,成爲漢朝七國之亂的主謀。

劉濞的事就留着給親生兒子們慢慢整吧,劉邦現在就最頭疼之事就是匈奴。

匈奴兩字,就像插進心裏的兩把利刃,一天不拔除,一天就不安枕。

想來想去,唯一的辦法就是打,打到他服爲止。

可問題是,冒頓腦袋一點不比劉邦差,你搞陰謀,他更會搞陰謀,你想打,他也不跟你一次決戰到底,他彷彿就是異族克隆出的劉邦,打不贏就跑,跑了還會再回來偷襲。

於是,漢朝和匈奴的戰爭,打打停停,停停打打,似乎總是個沒完沒了,這一鬧,就一年過去了。

公元前199年,九月。劉邦向東擊殺韓王信殘餘勢力,回到了洛陽。

洛陽有高大寬敞的宮殿,有爽口潤胃的佳釀,有暖身禦寒的玉體,可是劉邦仍然憂心忡忡,坐不安席,睡不成眠。正所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人。

這個人就是冒頓,他就像影子裏的自己,似乎看得見,打得着,但是一旦出拳,你也得跟着粉碎。

劉邦頭都大了。滿朝上下,似乎唯有婁敬對匈奴還有點招術。於是劉邦就找來婁敬,問道:“這個冒頓,請問你有辦法對付他嗎?”

婁敬沉默不語。

劉邦最抓狂的就是這種不點頭,更不搖頭的伎倆。又問:“有,還是沒有,你得說個話呀。”

以上一話,似乎成了劉邦的脫口秀,就像他有一事就急着逃命一樣經典。

在聽這話之前,婁敬當然不知道自己曾像陳平在白登城裏一樣沉默,更不知道劉邦也像問陳平那樣,問他同樣一句話。

但是,婁敬這個一時沉默不語的動作,實非作秀,而是實在難以開口,他怕一開口說出心中所想,不但不討好,更會惹禍上身。

但是,皇上都急成不成樣了,不開口是不行的。

婁敬於是賣了一個關子,緩緩地說道:“陛下剛剛搞定天下,無論是百姓,或是士兵,都已筋疲力盡,你如果用武力去征服遠方的匈奴,這是行不通的。而且,冒頓這個人,幹掉老爹就罷了,還通通把老爹那羣老婆佔爲已有,此等禽獸,想以仁義去遊說他,也是不行的。”

劉邦心都涼了大半,硬的不行,軟的也不行,那不是沒轍了嗎?

婁敬繼續接着說道:“我們唯一的辦法就是,暫時擱置矛盾,忍辱負重,把目光放長遠一點,讓冒頓的子孫向漢朝臣服!”

劉邦一時不知婁敬所云。忍辱負重?搞不成是把責任推到下一代,讓他們去解決匈奴?這也太不厚道了吧,天下哪有這樣的父親,不多多努力爲後代掃路,竟然還想把石頭丟給後代來搬。

更值得注意的是,所謂龍生龍,鳳生鳳,這話是不太靠譜的。我劉邦是神龍所生,可是我不能保證下一代生出來的就是龍子,如果下代無力擺閏匈奴,可能反怪上代人推卸責任,那我惹得個千古罵名,那還了得?

就算我們不管後代死活,可是匈奴屢屢犯邊,氣焰器張。匈奴馬不長翅膀,但是要跑也來也是沒人擋得住的,說不定哪一天踏進洛陽城來,那不僅僅是頭大的問題了,那時我還不能落得個正常死亡還說不定呢。

漢朝的第一次和親,嫁出去的不是真公主? 第2張

婁敬似乎看出劉邦的顧慮,他接着說道:“陛下不要擔心,只要你捨得孩子,就不怕套不住狼。”

劉邦一聽,似乎看到了一絲希望。孩子我有的是,就怕丟了孩子還套不住狼。

婁敬繼續說:“陛下請注意了,我叫你要的是女孩,不是男孩。”

劉邦更是疑惑,我劉氏人丁發旺,想不生男的都不行,女孩就只有魯元公主一個,早嫁張敖了。不過婁敬同志,你的話說得神神道道,我搞不清你葫蘆裏到底賣的啥子藥,你能不能痛快地給我說個清楚!

既然領導都發話了,那就一次講清吧。這時,婁敬才全盤抖出他的計劃,這個計劃的核心就是和親。理由如下:

陛下如果能捨得把魯元公主嫁給冒頓,並送厚禮,冒頓必定仰慕你身爲漢朝皇帝的地位,立魯元公主爲皇后。那麼,將來魯元公主必定生子,您的外孫自然就成爲太子。陛下逢年過節的給您的外孫送些禮物過去,並且暗暗派出一些能說會道又有教養和素質的人去教外孫,讓他懂得外公對他的好,更要懂得如何禮遇外公。

好處不僅僅在此,冒頓在活的時候是你的女婿,自然不敢妄兵戎相見。只要冒頓一死,您的外孫自然就成爲法理單于。自古以來,從來就沒聽說過外孫敢跟外公過不去的,將來您的外孫不但不跟漢朝過不去,更是不必通過戰爭,就可以乖乖地使他順服。

然而,請注意,皇上要嫁,就嫁貨真價實的魯元公主。如果皇上舍不得,就不要行動,不然,一旦冒頓發現您送的是冒牌貨,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高,實在高。不但高,還特損人。真不知張敖那個孱弱鬼哪裏得罪了婁敬,竟然讓他出此計謀,要活生生拆散一對百年好合。

劉邦真沒想到,當初他踢魯元公主下車時,竟沒想到夏侯嬰抱上車來,就是爲了今天解救國家於危難之中。謝天謝地,謝夏侯嬰和婁敬的遠見之謀,和親之路,勢在必行,女兒啊,這是天之安排,非父親所願啊,老爸只能委屈你走一趟了。

婁敬不是深深地打動了劉邦,而是不可理喻地征服了他。劉邦當場答應婁敬同志,願把女下嫁匈奴,同時訂立兩國交往契約,以求和平無患!

劉邦之所以信服婁敬這翻和親高論,其中原因,可以找出一大堆理由,更可以寫成好幾萬字洋洋灑灑的可行性報告分析。但是,其歸結起來大約有以下兩條:

其一,劉邦曾經嚐到甜頭。鴻門宴前晚,正因爲他和項伯約爲婚姻,項伯之後才一次次地護救他。只要是人,總有個毛病,不怕結仇,就怕不會扯關係,尤其是扯上輩分關係和血緣關係。只要有關係,那麼多大的仇恨就算不能一時化解,亦能被逐慚融解。

其二,劉邦已經老了。他今年已經五十九歲了,經不起多少戰爭歲月的折騰了。

婁敬說得沒錯,不要說戰士厭戰,就是劉邦本人也厭倦不已。再說了,天下初定,國內還危機四伏,從楚王韓信及韓王信兩例來看,這些異姓王都是不太可靠的,他還想多留些精力對付剩下的那幾個異姓王。要攘外,必先安內。所以與匈奴之戰,能少打就打少,最後是不打,保持僵持局面,待時機成熟,再收拾他們也不遲。

婁敬之見並非完美無暇,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婁敬發明了一條緩解漢人與西北敵對抗的千古外交策略。事實也證明,因爲婁敬,漢朝從此得以與民同休,迅速壯大國威,從而開創了大漢氣象。

劉邦於是下定主意,就去找呂雉阿姨談話。

呂雉一聽,淚水馬上就像洪水滔天一樣,日夜不停地奔泄而出。劉三啊劉三,自你躲進碭山當流匪後,我就跟着你東奔西跑,南征北戰。然而,不管吃多少苦頭,甚至是差點丟了性命,我都無怨無悔,但是如果你要真的把我女兒下嫁匈奴,我不但恨你,就是做鬼也不輕饒你。

生逢亂世,你們這些男政治動物根本不知道我們做爲一個女人的夢想。在我們女人看來,孩子是我們身體的延伸,是母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從孩子從子宮鑽出來的那一刻起,我的鮮血就註定爲他而流,我的疼痛和哭喊就爲他而作,我的生命與靈魂,就註定與他生生世世在一起,永不分離。

我愛我的女兒,也愛我的女婿。儘管張敖不像他的父親張耳那般魅力四射,大放光茫,但他厚道,爲人謙卑,不愧爲一個好丈夫,好女婿,這點足夠。又再說了,匈奴遙遠,冒頓禽獸,你把我女兒往他身上推,就不等於往虎口扔嗎?

呂雉阿姨這麼一哭一鬧,劉邦的心思竟然全亂了。劉邦想想,多年以來,他似乎就沒認真關心過他這個女兒。當亭長時是忙工作,忙喝酒,忙泡妞,孩子都只能爬在地上玩土堆,看着媽媽一人在地裏勞作。後來打天下,則是忙打戰,忙逃命,忙踢人,長期漂流在外,似乎也沒怎麼跟女兒說過幾句話,交個幾次流。如今,國家有事,竟然就要把她當一個陌生人踢出中原,是不是有點太個了呢?

是啊,我是一個不負責任的父親,但是我必須做一個負責任的皇帝。下嫁女兒,有可能暫時籠住冒頓,也有折了女兒,又賠了江山。問題是,當前除了和親,沒有更好的節約國家成本的辦法。再有,我也沒有第二個女兒,婁敬又說一定要親生女兒才行,此種形勢之下,你叫我要國家,還是要女兒?

這麼一說,那就非得魯元公主下地獄了?

不!

呂雉拾去眼淚,意志堅定地對劉邦說道:大漢是你打下來的,要下地獄,也輪不到天子家。

劉邦問呂雉:請問,魯元公主不下地獄,那誰下?

呂雉:天下有的是女人,除我家女兒外,你愛找誰就找誰去!

劉邦:你這人真是,講點道理行不行?

呂雉:我深深地愛我女兒,我一刻也不能離開她,這算不算是道理?

劉邦真是沒轍了。這下怎麼辦呢,難道非得找個替死鬼,呂雉才能罷休?

看來,不安呂雉,難攘冒頓了。劉邦想來想去,只好退而求其之,那就是冒險找人頂替魯元公主下嫁匈奴!就這麼定了,就算打獵也得扔個誘餌,不能因此白白折送魯元於虎口之中。

公元前198年,冬天,十月。劉邦派人祕密到民間尋到一女子,並且宣稱其就是嫡長公主,準備嫁冒頓爲妻。

婁敬只好帶着這個替死鬼及一大堆厚禮出發了,他月初出發,月底就回到洛陽。婁敬不辱使命,不但帶回了停戰的消息,還帶回兩國的契約。

對於我們,或許不關心婁籤的是什麼約,但是這個東西對劉邦來說,那簡直是命根子。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漢朝以宗室公主嫁單于爲閼氏,每年贈送一定數量的絮、繒、酒、食物給匈奴。

第二,漢朝與匈奴結爲兄弟。兩族人民在各自地區從事生產,彼此互不侵擾。

第三,開放“關市”,准許兩族人民貿易往來。雙方通過關市交易,互通有無,加強經濟交流。

以上三條,一目瞭然,藥到病除,插在劉邦心上的兩把利刃得以拔除,他一下子輕鬆了許多。

但是,婁敬表情凝重,他又給劉邦提出了一個建議。此建議,與匈奴有關,但主要是國內建設有關,這就是關於首都長城的建設問題。

一直以來,長安不過是一個偏僻的小村落。

儘管蕭何給劉邦修了一座壯麗的未央宮,但是劉邦多數不是住在櫟陽(陝西省臨潼縣),就是回到洛陽。櫟陽是走出漢中之後的首都,凡是地方,一旦住久了,熟悉了,就難捨其地。

洛陽則是漢初天下第一大都市,繁華指數當然遠遠不夠三十年代的上海灘,但是作爲經歷數年戰亂的城市來說,殘垣斷壁也足可比屍橫遍野的戰場好。

婁敬是這樣認爲的:首都長安建設刻不容緩,原因有二。

一是,匈奴及白羊,樓煩等部落距離長安最近只有七百里,輕騎一天一夜就可到達關中。然而,關中新破,少民,無法遏制外敵入侵。唯一辦法就是遷民,發展生產力,關中沃野千里,遷民條件成熟,可以實施。

二是,東方六國貴族後裔力量仍然強大,如果鬧事,仍然可不開交。最好把他們遷入長安,這樣,他們不但對發展長安經濟文化有用,更容易受到控制。一舉三得,恐固長安,可以防匈奴,可以促生產,可以控制貴族!

有才,實在太有才了。婁敬之見,猶如星夜之火,讓劉邦一下子長了許多治國見識。

在中國古代,國家問題,就是經濟問題,經濟問題,歸根到底是人口問題。農業社會,想要促進生產力發展,就得有充足人口。沒有人口,或者是人口不足,甭提小康,更別提強國之夢。

所以,在春秋戰國時,諸侯們每次打贏一場戰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搶劫別國珠寶和人口,而人口更是寶中之寶。

治國如此,治首都更是如此,首要必須解決人口問題。

十一月,劉邦再次把婁敬的建議付諸實踐,把齊楚兩國的大族昭氏,屈氏等五族和六國後裔及豪傑等,全搬入關中,並分配給他們土地,使其安居樂業。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