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的四大策略指的是哪些?圍魏救趙講的是什麼故事

本文已影響8.43K人 

典故詞語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單位,在人們的日常交際中發揮着重要作用。說到這個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

在中國歷史上,由於受農耕經濟的影響,與西方文化不同,我國曆史強調集權,而在集權的基礎上,又強調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正因爲這一特色,所以中國的老祖宗們苦心鑽研智謀,研究兵法韜略。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傳說中的孫子兵法,天下無敵的孫臏兵法,乃至於太公兵法,都先後脫穎而出,成爲傳世之名著。

不過,在這些作品中,雖然講述了很多的謀略,但這些謀略有高有低,一般來說其中有四大羊毛堪稱歷史之巔峯,分別是二桃殺三士,推恩令,尊王攘夷,以及圍魏救趙。前三大策略強調政治,而後一種則強調軍事。甚至有人認爲,第四大謀略是中國歷史上的最高水平,那麼問題來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戰國時期的四大策略指的是哪些?圍魏救趙講的是什麼故事

關於圍魏救趙的故事,在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有明確記載,此事大約發生於公元前354年。這一年發生了很多大事,客觀說,當時的魏國已經成爲天下最強的霸主,而且三晉似乎逐漸在形成一個聯盟,一個嶄新的時代,可能會提前到來。

然而,三晉之中最不老實的趙國卻橫插一槓子,趙蠻子趁着魏國在國喪期間,居然強行奪取了魏國的屬國中山國。這一舉動可謂赤裸裸打臉,而且頗有不自量力的感覺,更是嚴重地破壞了三晉聯合的可能性。

當時的統治者是魏惠王,此人雖然文韜武略都爲一時之選,但卻十分的狂妄霸道,因此他二話不說命令大將龐涓收復中山國。其實,趙國根本不可能與魏國對抗,趙王唯一的選擇就是歸還中山國,並且重新迴歸三晉聯盟。

然而,趙國的統治者的確不是什麼好人,與兄弟之間發生利益糾葛,他不找兄弟協調,居然找外人干涉家事。於是,趙國拒不歸還中山國,並且請求齊國出戰對抗魏國。

這一舉動徹底激怒了魏惠王,於是,魏惠王要不惜一切代價徹底毀滅趙國,甚至連中山國都不予理睬。於是,魏國的主力部隊在龐涓的帶領下,率領500輛戰車全力出戰,並且直接攻擊趙國都城邯鄲。

比較搞笑的是,趙王因爲中山國面臨滅頂之災,結果爲了保住自己的國都,他又情願將中山國送給齊國,只希望能夠保境安民。這種做法在歷史上一直被詬病。

但也正因爲趙王的愚蠢操作,最強大的魏國以及新崛起的齊國,終於展開了一場正式的對決,此戰之後將決定天下王者之歸屬,那麼到底誰更強大呢?

若以史記記載來看,當時的魏國有40萬精銳魏武卒,齊國的實力還是要弱很多,而且關於兵種方面也差距甚大。但是,齊國雖然實力不夠,但卻有孫臏這樣的大軍師在,所以可以是2撥千金應對。

當時,齊國命令田忌帶領主力部隊與孫臏率軍前往救援趙國,按照田忌的想法,趙國岌岌可危,應當立即率軍去突襲龐涓後方,只要裏外夾擊就可以取得勝利。

然而,孫臏卻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認爲,龐涓是一個頗擅兵道之人,簡單的,不能取得勝利。而且魏武卒實力強勁,不可與之力敵。不過,魏惠王是一個剛愎自用之人,他對龐涓也時有猜忌,因此,只要將齊國主力進攻魏國大梁,那麼魏軍必然立刻撤軍。而在魏軍撤退之際,肯定疲於奔命,齊軍就可以於險道設阻,一舉打敗對方。

戰國時期的四大策略指的是哪些?圍魏救趙講的是什麼故事 第2張

這個計策非常的陰險毒辣,立刻得到了田忌的高度讚賞,於是齊國部隊果然進行了分兵。首先,田忌派出來一支2萬人的部隊,以二流將軍前去救援趙國。此舉就是讓這2萬人當炮灰,果然龐涓因此輕敵,而魏惠王也上了頭,居然將京城保衛部隊全部開往前線,要消滅齊國。等到魏國都城空虛以後,孫臏毫不猶豫地帶領全部的主力進攻大梁。

經過這一系列操作,龐娟和魏王徹底傻了,首先對於龐涓來說,他陷入到了必殺之局中,這簡直就是無解的。道理很簡單,因爲當孫臏突襲都城時,他就已經意識到自己中了計,中期以後開始慌亂,慌亂之餘仔細思考,更是被嚇出一身冷汗。

因爲,此時他雖然可以靠着聯軍力量消滅齊國2萬人,甚至還可以進一步攻打趙國,一舉拿下趙國。但是,這麼做的代價就是魏國都城被滅,魏王因此生死。

當然,龐娟也想過其他的解決策略,例如自己繼續進攻趙國,然後讓魏王死守都城,緊接着讓各地部隊趕緊救援。可惜,這個想法根本無法實現,因爲齊國距離魏國都城太近,騎兵部隊朝發夕至。而且,讓君王拿生命來賭趙國的都城,龐娟必然會被剛畢自用的魏王怨恨到死。

因此,龐涓沒有任何辦法,只能明知結局的條件下選擇最惡劣的一條道路,那就是千里奔襲救援都城。這一計策非常成功,堪稱中國謀略史上的奇蹟,史書稱之爲圍魏救趙。

但正如龐涓所猜測的一樣,孫臏已經安排了伏兵於桂陵,而魏武卒疲於奔命,以逸待勞之下,自然被對方打得徹底崩潰。但龐涓不愧是龐涓,他依舊在絕望之中收攏殘兵敗將,並且有序退回了大梁。

但這一戰終歸以魏國失敗而告終,史書記載,魏武卒損失慘重,魏國因此傷筋動骨。而齊國因此獲得巨大勝利,不僅漁翁得利得到了中山國,而且還打敗了號稱無敵的魏國,進一步鞏固了自己霸主地位。

那麼問題來了,爲什麼我們將這一戰法,稱之爲歷史謀略的高潮呢?之所以這麼說,既有兵法韜略的奧妙,同時也有歷史的實際證明。在圍魏救趙過後,不甘心失敗的魏惠王再度率兵進攻韓國,當時是在公元前342年,韓昭侯又一次請出了魏國的死敵齊國,龐涓又一次被圍魏救趙,又狼狽之間追殺孫臏。

戰國時期的四大策略指的是哪些?圍魏救趙講的是什麼故事 第3張

其實,由於上次有了教訓,龐涓將軍隊進行了更好的整頓,因此在千里追殺之餘還有餘力。但是,孫臏又在記計策上使出了一個示敵以弱的計策,結果騙龐涓帶着前鋒部隊萬里追殺,最終死於樹下。

所以,從歷史的現實來看,即使是龐涓這樣優秀的將領,也根本擺脫不了這個可怕的計謀。明知是圈套,還被迫往裏面跳,這纔是最絕望最悲哀的戰爭。

另外從謀略上來看,這一個簡單的祭祀不僅融入了攻心計,而且還深刻體現了當初田忌賽馬的精髓要義。魏武卒的實力超過齊國軍隊,所以他們用趙國韓國來對它進行消耗,緊接着又用千里奔襲來讓其疲勞,再然後以最強的狀態來攻擊對方最弱的姿態,最後一局定乾坤。

更爲重要的是,孫臏已經看透了魏惠王,一個國君絕不可能以自己的性命來賭大將的榮譽,他寧可死掉千萬人,也絕不可讓自己受危險。所以,圍魏救趙不管怎麼打都必然成功,尤其是針對這個狂妄自大的魏惠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