鬻拳不讓戰敗的楚文王進城,爲什麼還被稱爲忠臣?

本文已影響2.62W人 

鬻拳,鬻氏,名拳,春秋時期楚國大臣,以忠義赤誠,敢於犯言直諫留名青史,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自古以來,君主無不愛自己,也愛自己的國家,因此喜歡忠臣,卻也害怕忠臣。

因爲真正的忠臣往往是諫臣,甚至是諍臣,他們總會爲了國家利益不顧個人得失而犯上直諫。

春秋時期就有這麼一位忠臣,與大多數諍臣不同,先用嘴勸諫,見沒有效果,便拿武器威脅,他便是楚國重臣鬻拳。

鬻拳不讓戰敗的楚文王進城,爲什麼還被稱爲忠臣?

春秋初期,蔡國、息國是領土相接的諸侯國,兩國國君娶了一對姐妹,有連襟之情。

公元前684年,息嬀出嫁時路過蔡國境地,蔡侯聽說小姨子來了,於是留下來吃個便飯。

這原本是人之常情,沒有什麼可以批判的,可是蔡侯見小姨子長得漂亮,言語中有調戲之意。

《左傳》有記載,“息嬀將歸,過蔡,蔡侯曰:吾姨也。止而見之,弗賓。”

息侯知道這件事後非常生氣,想要發兵攻打蔡國,但是實力不濟,於是派使者向楚國求援。

使者對楚文王說:蔡國因爲仗着齊國的庇護,數次對楚國不敬,應該好好教訓下。

鬻拳不讓戰敗的楚文王進城,爲什麼還被稱爲忠臣? 第2張

楚國假裝發兵攻打息國,蔡國和息國是戰略聯盟,必然引兵來救,到時候我們內外合兵,蔡國必然大敗。

楚文王早就對蔡國心生不滿,一聽有這等好事,哪會不答應。

一切都按計劃進行,楚國出兵攻打息國,息國向蔡國求救,然後蔡國親率大軍支援,楚、息兩國反過來攻打蔡國。

直到此刻,蔡侯才知道這是一個圈套,可是一切都晚了,蔡軍大敗,自己也被擄回到楚國。

因爲蔡侯曾經對楚國大不敬,所以楚文王向殺掉他,用來恐嚇周圍不聽話的諸侯。

這時候,鬻拳站出來了,他認爲楚國正準備北上中原,不應該殺蔡侯。如果殺了他,必然令周邊諸侯人人自危,給楚國北上中原增加阻力。

如果放了蔡侯,會向周邊諸侯們彰顯楚國恩服天下,有利於稱霸中原。

雖然鬻拳說得有道理,可是楚文王剛愎自用沒有聽,還是要殺蔡侯。

鬻拳不讓戰敗的楚文王進城,爲什麼還被稱爲忠臣? 第3張

鬻拳也是個暴脾氣,衝上前一手抓住楚文王衣袖,一手抽出佩劍威脅。說道“我寧願和大王一起死,也不想大王失德於天下。”

楚文王非常害怕,只得點頭答應。當蔡後安全離開後,鬻拳跪地向楚文王請罪,“我用刀劍威脅大王,沒有比這更大的罪行了”。

楚文王知道鬻拳的德行,表示原諒他,可是鬻拳不答應,用佩劍砍斷自己的雙腳。楚文王有感鬻拳的高義,將其斷足藏於宮中,時時提醒自己這是不聽忠諫的過失。

鬻拳失去雙腿行走不便,楚文王便讓他掌管郢都城門的防衛。

公元前676年,楚文王親率大軍進攻巴國,可是閻敖家族叛亂,導致戰爭失敗,楚懷王臉部還中了一箭。

當楚文王退回郢都時,鬻拳沒有打開城門,他要求楚文王去攻打不朝貢的黃國,因爲楚國先王幾乎都是戰無不勝。

楚文王沒有辦法,轉身去攻打黃國,這一次全軍用命,楚軍大勝。

《左傳》有記載,“還,鬻拳弗納,遂伐黃,敗黃師於踖陵。”

可惜的是,在回來的途中,楚文王的箭傷復發病逝。鬻拳親自送葬楚文王后,引劍自刎,死後被葬在楚文王墓前。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