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里德·溫塞特的寫作特點是怎樣的?有着什麼樣的風格

本文已影響2.1W人 

西格麗德·溫塞特皈依天主教的消息在挪威不僅造成了轟動,而且還引得謠言四起。她的名字在《克里斯汀·拉夫朗的女兒》一書在國際上獲得成功之後漸漸爲人所知,因而此事在國外也受到了關注。今天我們對這種轟動不過一笑了之,但在當時近乎強迫人們信仰新教的挪威,幾乎沒有什麼人信奉天主教,人們在提到天主教時都帶着一種輕蔑的語氣,甚至有一大部分公衆對天主教感到恐懼。不僅教會如此,實際上自由思想者以及那些或多或少與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和社會主義有着密切聯繫的人物也是一樣。有時這種攻擊十分刻毒,結果是西格麗德·溫塞特的雄辯口才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她以出乎她自已意料的方式參與了許多年的公開辯論,幾乎完全是在爲她的羅馬天主教信仰辯護。

不過畢竟在提到西格麗德·溫塞特的時候,感興趣的並不是她的比耶克貝克女主人或天主教女信徒的身份,而是她作爲作家西格麗德·溫塞特的身份,這段時間是她創作的高產期。

西格里德·溫塞特的寫作特點是怎樣的?有着什麼樣的風格

她的第三個孩子出生之後,她立即開始在頭頂上安全的天花板的廕庇下着手創作《克里斯汀·拉夫朗的女兒》,這的確是一項重大的工程。她在創作這一主題時感到如魚得水。早些時候她曾寫過一本關於挪威歷史上離異教時代較近的一段時期的篇幅不長的小說。她還出版了從不列顛/凱爾特中世紀開始的亞瑟王傳奇的挪威語版本。她研究了斯堪的納維亞的手稿和中世紀文本,對挪威本土和國外的中世紀的教堂和修道院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她盡力試圖描繪的那個時代的權威,與創作第一本有關中世紀的小說時22歲的她已大不相同。

在此期間在她身上發生的變化不僅與歷史和文學有關,與她作爲一個人的發展也有關係。她經歷了從愛與戀到痛苦的結局的完整過程,當面對經過一戰血的洗禮後處於動盪時期的病態世界時,她曾感到絕望。當她在1919年開始創作《克里斯汀·拉夫朗的女兒》時,她知道了生活是什麼。

《克里斯汀·拉夫朗的女兒》當然是一本歷史小說,但它又不僅僅如此。歷史小說部分甚至不是書中最重要的部分。書中的歷史背景足夠嚴謹,足夠真實,絲毫未被理想化。這決不是一個作家從現實生活向對過去的模糊嚮往的逃避。正相反,在這三卷作品裏,溫塞特將快樂和悲傷、狂喜和絕望的感情——她對此有深刻體驗——置於遙遠過去的背景之中。她並不打算將它們理想化,不過溫塞特選擇以中世紀爲題材顯然是因爲她對作爲那個時代的特徵的堅定信仰感到崇敬。

西格里德·溫塞特的寫作特點是怎樣的?有着什麼樣的風格 第2張

她將主人公置於遙遠過去的背景之中是爲了形成作家必需的距離感,是爲了用她自己強烈的情感和嚴謹的思維創造出一件藝術品。她意識到自己正站在步入其寫作生涯新階段的門檻之上。她通過對中世紀的回顧,摸索着、並找到了作家必需的距離感。她在給一位朋友的信中寫道:“我正在努力適應情況,但相當無助。”

這就是她在《克里斯汀·拉夫朗的女兒》一書中描述的生活的奧祕,正如她從自己的經驗中獲得的一樣。這就是爲什麼長達1400頁的《克里斯汀·拉夫朗的女兒》和1200頁的《馬灣的主人》一樣都永不過時的原因。她的主人公是有血有肉的男人和女人,他們同樣可以是我們今天的鄰居。溫塞特將他們放在一個自然的背景環境之中,它們至今仍是我們的環境,其中有她瞭如指掌的奧斯陸,她深愛着的居德布蘭河谷,和她父親生活過的特倫訥拉格地區。

她熟悉這些環境,而今天這些環境與70年前她所描繪的並無二致,實際上與13世紀時也沒有多少差別。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